来源:人民日报 核心阅读新疆的盐碱地面积占全国盐碱地面积的1/3。以前,当地通过灌排洗盐的传统方法改良盐碱地。随着滴灌种植、节水农业的发展,当地研究种植盐生植物、推广有机肥,创新治理思路,更好地开发利用盐碱地。
光明日报记者 王艺钊 李慧新疆盐碱地面积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新疆盐碱地治理战线长、任务重,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巨大。如何科学有效治理盐碱地?如何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记者为此专访了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田长彦。
“亩产573.8公斤!”近日,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6团11连的万亩连片耐盐碱水稻田里,经权威专家测产得出结果——“新稻36号”最终理论亩产为573.8公斤。这是新疆耐盐碱水稻首次实现万亩连片高产。新疆属干旱半干旱地区,盐碱地种类多、面积广,是典型的内陆型盐碱地区。
它就是有红地毯之称的黄须菜,黄须菜又名盐地碱蓬或者黄席菜,黄茎菜等,黄须菜虽然是一种野菜,但它营养价值极高,而且它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而它本身还是一种性质微寒的碱性绿色蔬菜,能清理肠道中的热毒,也能让肠道中的毒素与垃圾尽快排出体外,可以说每吃一次都相当于给肠胃洗了个澡。
一音一韵,听新疆故事;一词一句,探文化精髓。《辨词》栏目深入挖掘新疆的地理、历史、民俗、美食等元素,选取具有深厚历史积淀与独特地域特色的词条辨音解析。在悠扬变化的平、上、去、入四种声调中,和读者一起领略新疆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体验这片土地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盐地碱蓬是改良盐碱地的“先锋卫士”,能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土壤肥度、降低土壤中重金属镉含量,让盐碱地变“健康”深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块巨型“红地毯”映入眼帘,其态如锦、其焰似火,鸥鸟在上空盘旋,风景如画。
【来源:央视网】央视网消息 每年秋冬交替时节,青岛市城阳区红岛街道后阳社区海岸的大片碱蓬草就开始泛红,形成美丽的“红海滩”景观。目前,正值碱蓬草的最佳观赏期,远远望去,像是为这片海洋铺上了一层红色的地毯。
图①:黄河三角洲。程建军摄(人民视觉)图②:游客在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参观。史家民摄(影像中国)图③: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群。杨 斌摄(新华社发)图④:黄河入海口河海交汇景象。
新疆地区的农耕史,就是一部治理盐渍化的历史。作为我国盐渍化土壤面积最大的分布区,新疆将盐碱地治理作为一项长期任务、一项常态化工作,大力推进盐碱地改造提升这一系统性工程,努力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近日,在宁夏银川西夏区的镇北堡拦洪水库,摄影爱好者拍摄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集体活动的影像。20多只黑鹳来到水库的浅滩上,它们聚在一起沐浴阳光,不时还用嘴梳理着羽毛,十分惬意。
来源:大众网·海报新闻 大众网·海报新闻报道(记者 张明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基本模式,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鼓励企业举办职业教育,为破局‘产教融合融而不合,校企合作不深不实’现象提供了政策支撑。
有一种盐须叫好吃,有一种毒须叫要命!盐须菜采摘时间:五月上旬。采摘工具:小割镰儿,剪刀,手采亦可。食用方法:包馅儿,拌食等。也有的写成“盐析菜”或“盐须菜”“黄须菜”。请检索:黄须菜黄须菜(学名:Suaeda salsa (L.) Pall. Illus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