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十年前,国外对中国来说就是向往的地方。那时中国人是觉得国外啥都好啊。现在我们以为国外的煤矿开采是这样的。想不到国外是这样的,果然自己的梦里的东西才是最好的。国外还会有这样一群煤矿工人,他们手握矿锄,置身于半人高的煤矿层中,日复一日地挖掘着煤。
参观期间,按照大通煤矿的要求,凡是来煤矿参观的人,必须到井下挖一天煤。当时应该还算冬天,可是矿方只给了我们一套普通单工作服,外加一个棉背心,一双普通球鞋,最特别的是还发给我们每人一顶矿工帽,一套照明灯,灯泡插在帽子上,系上腰带,上面挂着一个充满电的大电池,有电线连接到灯泡上,打开开关,头上的灯就亮了。
集控室里,采煤工人按下“一键启动”,远在千米井下的采煤机滚刀飞转,滚滚乌金顺着煤壁倾泻而下,通过皮带机源源不断运往地面。树成林、花成片、绿成景,青山环抱、绿树绕矿、花香四溢,在花园式矿山里,开门见绿,推窗见景。
凡是在矿井工作过的同志都知道,煤矿的活又苦又脏又累,特别是在那个计划经济时代社会科学机械化设备都比较落后,井下大多数的活都要靠人工去完成,那时的煤碳能源用处很广,大到企业用煤,小到各家各户生火用煤,所以那时国家对各个煤矿每年每月都下达了指定的生产指标,矿上又把任务分派给各区队,区队又分配到各班组,于是工人们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不顾个人得失拼命的干活。
地下有宝,得其名为煤。始于公元前,已采数千年。现今的煤矿生产究竟是何种模样?带着对神秘矿井的好奇,记者来到珲春的板石煤矿,探究地下的秘密。“把煤炭从黑色变成绿色,把高碳变成低碳,把污染变成清洁,就四个字——科技兴煤。”来到板石煤矿,马宏坤正在给机电组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