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因分辨率高、成像清晰,在肿瘤的诊断中展现重要价值。2月4日上午,堪称“人体显微镜”的新一代全身超高磁场5.0T磁共振成像仪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诊断科正式开机。这意味着围绕恶性肿瘤的临床精准诊治、影像智能发展、医学科研创新迈上了新的台阶,将为更广大肿瘤患者带来福音。
磁共振因分辨率高、成像清晰,在肿瘤的诊断中展现重要价值。今天上午,堪称“人体显微镜”的新一代全身超高磁场5.0T磁共振成像仪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诊断科开机。这意味着围绕恶性肿瘤的临床精准诊治、影像智能发展、医学科研创新迈上了新的台阶,将为更广大肿瘤患者带来福音。
日前,清华大学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活体介观三维显微镜,该设备可实现对活体大规模细胞进行长时间、大视场的三维实时监测,将对活体免疫反应、肿瘤转移、药物疗效等复杂生命现象进行更精准地解析。国际学术期刊《细胞》于9月14日刊发该研究成果。
磁共振因分辨率高、成像清晰,在肿瘤的诊断中展现重要价值。今天(2月4日),堪称“人体显微镜”的新一代全身超高磁场5.0T磁共振成像仪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诊断科正式开机。这意味着围绕恶性肿瘤的临床精准诊治、影像智能发展、医学科研创新迈上了新台阶。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6日讯(记者刘璇 通讯员杨京)戴着一副“3D眼镜”,齐刷刷地盯着一个高清屏幕……这不是电影观影现场,而是手术室里实时手术场景。3月3日开始,最新3D数字手术显微镜在武汉市第四医院常青院区正式投用,让手术医生如虎添翼。
为了让关注细胞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研究出现变革,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可以观察活体癌细胞的三维影像的显微镜,且每个角度都具有高分辨率。此前,高分辨率实时成像得以应用于玻璃载玻片上培养的细胞,但玻璃载玻片会压扁样本。
华盛顿大学机械工程师研发出新式手持笔式显微镜,这种显微镜可以帮助医生在手术期间准确鉴别癌细胞,避免繁琐的染色、固定、切片、观察等常规活检程序,使医生有效切除癌细胞保留健康细胞。这项新技术是由华盛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及美国巴罗神经学研究所共同合作完成的。
张荣、王洪江、贾海英、杨媛、孙博、杨凯、高俊峰、高川、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研究部、特勤健康中心、航天临床医学科、神舟医疗队双光子显微镜(Two-photon microscope)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显微镜技术,它利用两个低能量的光子同时激发样本,从而获得三维立体的高清图像。
据央视新闻消息,2024年3月30日,中国“超级显微镜”第二期工程启动了!为什么是超级显微镜?通俗地说,散裂中子源就是一台显微镜,然而比起其他可以看到细胞的显微镜而言,散裂中子源可以看到物质的微观结构,所以在科学界,这种设备又被称为“超级显微镜”,在实际应用中,通常是用来研究某种材料的微观结构。
近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使用由我国自主研制的空间站双光子显微镜,开展在轨验证实验任务并取得成功。这是目前已知的世界首次在航天飞行过程中使用双光子显微镜获取航天员皮肤表皮及真皮浅层的三维图像,为未来开展航天员在轨健康检测研究提供了全新工具。
这里几乎所有的这些照片都来自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借助SEM的力量将让你开启人体的发现之旅,在这里你将看到从未见到过的景象。上图是许多精子试图为卵子授精的近距离照片。这张照片中的物体看起来就像肉桂糖果,但它们事实上是人体中最常见的血细胞——红血球。
睾丸曲细精管中精子细胞(黄色)的电子显微镜照片,这是精子发生(精子生产)的场所用过的牙线上的牙菌斑(细菌分泌物和唾液中的细菌),放大 1,000 倍恶性肿瘤细胞的电子显微镜图像人眼的特写视图红细胞被困在心脏左心室内壁上的纤维蛋白网(血凝块)内的电子显微镜图像。
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成果专场发布会4月29日下午举行,并发布了19项重大科技成果,北京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研制的空间站双光子显微镜入选,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在航天飞行过程中解析航天员皮肤细胞结构和代谢成分等信息,为未来利用中国空间站平台开展航天医学和脑科学研究提供重要
作为一名学化学的研究生,楼主其实还是很有科研觉悟的,成天做实验。可是最近楼主舍友心中种草的东西让我实在觉得自己的卑微与渺小。喏,就是这货。 等我回来的时候以及成这样子了,所以没有完整的拆箱了。先看配角箱子做工还行,不过表面有几道划痕,不过貌似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