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国土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孕育出一个灿烂的农耕文明,经历了多次战争的洗礼,农耕文明成为朝廷官员关注的焦点,它曾经历过大改造,也曾被无情地、冷酷地摧毁过,已成为历代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使我们看到以“农”为基础的重要性。
明代初期,出于征云南战事的需要,在贵州开始设立卫所,以护卫由湖广、四川经过贵州通往云南的交通要道,至洪武三十年,共设立了贵州卫、贵州前卫、威清卫、平坝卫、普定卫、安庄卫等二十四卫及黄平千户所、普市千户,分别属于贵州都司和湖广都司。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明朝初年,开国皇帝朱元璋参照隋唐的军事制度“府兵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做出了一项巨大的军事改革,制定了核心制度——卫所制度!
刘威(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博士生)2022年4月28日下午,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建所40周年“校友讲堂”第四期在腾讯会议上成功举办。本次讲座邀请了2003年博士毕业于本所的吴滔教授,讲座主题为“民化还是卫所化——明代卫所体制再探”。
沈溍是明朝初年的一个知名的大臣,官至兵部尚书,出生在江浙行省杭州路钱塘县,也就是今天的浙江杭州人。关于其早些年的经历,史书上没有记载太多,所以我们后人也无从知晓,只知道他于洪武十八年的时候,以中乙丑科二甲第二十二名进士的优异成绩进入朝廷做官,屡有政绩,后来逐渐被累迁为兵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