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秋天,采摘松须,晒干,烧制成香灰,用来养香饼。将细叶杉木木枝烧制成灰,用一二块炭火养着,过一夜后,筛过,装入炉中。将未化的石灰捶碎,筛过,放入锅中炒至红色,放凉之后,再研磨过筛,重复几次,制成养炉灰。香灰洁白可爱,日日夜夜,常用一块炭火养着。
为什么香灰不够细腻,也不打圈。这里说一点线香里的秘密。观察香灰最好用整根线香,半根香受重力影响,打圈表现够不准确。1、沉香的线香是由沉香主料、基料和粘合剂配比组成。用料、比例、工艺是决定香好坏的主要因素,存放、温湿度、人的心情是影响香品的次要因素。
从古至今,最高雅的事,是寻一处静宅,燃一炷好香,邀三五好友,品香,品茶,赏花,赏画。香道是由人嗅觉感官的享受,到精神层面修身养性的诉求,所产生的一门生活美学。品香当如品茶般更需用心,这是许多“香界”大师们的谆谆教导。品香有那么多讲究,许多人对于品香了解有限。
在刘良佑府上品香八年前的夏天,我第一次与香道近距离接触,引领我进入这玄秘之径的便是刘良佑先生。刘先生是台湾逢甲大学历史与文物管理研究所的教授,十年前应邀在上海博物馆做研究工作,业余时间则凭借自己的兴趣与积累,在大陆推广香文化。
香品DIY:教你低成本地玩香道吴钩日本今天还保留着传统三雅道之一的香道(另外两项雅道是茶道与花道),不过玩香道的人不如玩茶道、花道者之众。原因很简单,香料如今是奢侈品,有大把闲钱的人才舍得将名贵的香料烧掉。
在小编的记忆里,香一般到祭祀或者拜神的时候才会用到,但是看过《甄嬛传》的人们会发现,里面的香料似乎就是一场展览秀,各种香轮番上场,大战几个回合,看谁能坚持到最后!香,不仅芳香养鼻,还可颐养身心、祛秽疗疾、养神养生。人类对香的喜好,乃是与生俱来的天性。
《长物志》描述焚香情形:“于日坐几上,置倭台几方大者一,上置炉,香合大者一,置生熟香;小者二,置沉香、香饼之类;瓶一。斋中不可用二炉,不可置于挨画桌上,及瓶盒对列。夏日宜用瓷炉,冬日用铜炉。”这里可看到人们对焚香用具的讲究以及品类的多样化。再好的香也离不开与之相配的器具。
这个周末给大家带来一个别致的品味生活介绍——品香文化。带大家初识中华传统又一特色文化,之祝各位周末愉快。中国香道文化中国人用香的历史源远流长。肇始于春秋战国,滋长于秦汉两朝,完备于隋唐五代,鼎盛于宋元明清。
中新网茂名11月26日电 题:“中国沉香之乡”广东电白:香道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作者 梁盛 梁晶晶在“中国沉香之乡”广东茂名市电白区,香道文化日趋兴盛,点燃了当地沉香产业的多元发展势头,为乡村振兴添翼赋能。
总有些事,有些人,有些美好是不期而遇,譬如,在武夷山跑马拉松,却阴差阳错地上了一堂香道课。香道,顾名思义,自然是与日本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能把制香,熏香,品香,用香,上升到“道”的高度,自然是因为香的珍贵,不易得,也是因为香本身产生的美好,足以让这些仪轨与心思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