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岁的张女士已有胃病10余年,稍微吃不合适了,就会胃疼、反酸、烧心。几经劝说,终于在当地医院就诊,做了胃镜检查,并取活检送病理,报告显示:轻度粘膜组织慢性炎伴轻度肠上皮化生,局灶腺体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很多人都有做胃镜检查并进行活检的经历,而之后拿到的病理报告则让大多数人陷入了“懵圈”的状态。除了大家都看得懂的“癌”字,病理报告上更常见的“慢性炎”、“活动性”、“萎缩”、“肠化”、“上皮内瘤变”、“幽门螺杆菌(HP)”如何解读?
2020年,全球胃癌新发病例数为108.9万,中国胃癌新发病例是47.8万,占全球的43.9%。相当多的患者是在出现腹痛、进食梗阻、黑便、消瘦等明显症状后才来就医,通常此时胃癌基本上已经进展成中晚期,治疗难度显著增加并预后极差。
今年6月17日,我们收治了一位57岁的女患者,仅仅半年,就从中度异型增生,到了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黏膜内癌)。病历资料:主诉:反复上腹部痛半年,加重1周。现病史:患者半年来,反复上腹部疼痛腹胀不适,有时出现隐痛,反酸,乏力,1周前上述症状加重,遂来我院就诊。
三年前,李先生曾在老家当地医院做过一次肠镜检查,提示结肠多发息肉(直径约0.4-0.6cm),但因个人原因,未遵医嘱行内镜下治疗。三年后,因便血问题到我院再次做肠镜,发现结肠息肉较三年前明显增多增大,其中3枚亚蒂息肉已达1.5*1.0cm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