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正在日渐引起各方关注。比起年轻人的日常焦虑,老年人的焦虑症带有更明显的老年特点。王教授是一位刚退休的教师,她最近经常感到焦虑和不安。虽然退休金并不低,但她经常担心自己在退休后无法维持生活水平。
7月24日-30日是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精神心理科姜涛表示,老龄阶段可能存在很多变化,如身体机能下降、疾病、亲友离世、退休等,这些都会给老年人带来诸多的影响,尤其在心理健康方面。面对这些问题,老年人该如何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
新华社长沙10月10日电(记者帅才)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心情低落、兴趣减退、严重失眠、情绪波动大……这些都是心理问题的表现。精神科医生指出,随着老龄化社会到来,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成为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对于老年人的心理问题,要及早发现和干预。
很多儿女发现,家里的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脾气暴躁亦或是脾气古怪,一点点小事情就会气得不行,甚至赌气不吃饭,这种闹情绪的场面令整日忙碌不停的儿女们头疼不已,不知道老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一家人也会因为老人的这些行为,导致很多矛盾的出现。
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曾表示,我国到2035年左右,60岁及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不仅事关其生活质量,更关系着无数家庭的幸福美满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安宁。老年人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
每年的9月10日是“世界预防自杀日”。世界卫生组织官网去年10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全球范围内,大约27.2%的自杀死亡发生在60岁及以上人群中。有研究指出,与其他任何年龄组人群相比,老年人有着更多的自杀企图,这反映出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严峻性和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