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消息,近日,国家博物馆免费的门票被“黄牛”刷票,进行高价倒卖。记者在国家博物馆外随机采访的30位游客中,有28人都是通过找“黄牛”加价进入的博物馆……一边是游客望眼欲穿,另一边是“黄牛”手握大量热门景点票源坐地起价,“黄牛”现象在各个领域层出不穷。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7月24日,人气组合TFBOYS十年之约西安演唱会门票开售秒空,直接“爆”上热搜。 虽然官方购票平台以“强实名”形式限制,然而“黄牛”却以购票难为由涨价约20倍,还有大批“资深”代抢卖家在社交平台“揽活”,自述背后有万人团队共同抢票,代抢费3000元起步。
谨慎消费,不要轻易相信低于市场价的商品或门票,以免上当受骗;选择正规渠道,尽量选择政府渠道购买商品或门票,避免被“黄牛”欺诈;提高警惕,对于“黄牛”的欺诈手段要有所了解,避免被骗。演出市场热起来了。相关数据显示,仅2023年一季度,北京市开展营业性演出8982场,观众187.
导 读正值暑期旅游旺季,大量游客来到北京,想要参观热门景点,却遇到预约门票“秒没”的情况。记者今天(8月18日)在国家博物馆附近探访发现,不少旅客都是从“黄牛”手中加价才预约成功。黄牛加价倒卖门票违反哪些法律法规?又该如何制约这种行为?
“黄牛票”指的是在非满足自身需求的情况下,通过正当或不正当手段获取有价票证、凭证并囤积,再以加价或变相加价的方式出售获利,本质上是一种倒卖有价票证、凭证的非法行为,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而且损害了他人的公平购买权。
演唱会门票购票“强实名”限制了黄牛大量囤积门票的行为,但最近火爆的演唱会市场又涌现出一系列新的黄牛倒卖模式。到底是什么新套路,来看记者调查。尽管购票强实名限制了黄牛大量囤积门票的行为,但市场上又涌现出一系列新的黄牛倒卖模式。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25日讯(记者耿珊珊 通讯员陈木子)明星演唱会火爆买不到票,就能随意相信“黄牛”吗?9月25日,记者从武汉东湖高新区法院获悉,在一起演唱会门票诈骗案中,被告人林鹏因虚构事实骗取他人钱财,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并处罚金3000元。
七、八月份,正是旅游的旺季,北京一些热门景点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一些原本对公众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却被“黄牛”炒出高价,成了他们牟利的工具。究竟怎么回事?30位游客28人买了“黄牛票”!热门景点抢票为何这么难?
本报记者 张天培洪 琥绘(人民视觉)随着人民群众对文体和旅游活动需求的日益增长,一些热门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博物馆和景区景点出现“一票难求”现象,利益驱使下,“黄牛”倒票乱象丛生,屡禁不止。为何“黄牛”能抢到票?“黄牛”倒票有何危害?如何治理?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6.89万场,较去年同比增长95.42%。文化消费供给和需求强势上行,演出市场强劲复苏,久未露面的“黄牛”倾巢而出。有的演唱会门票开售即“秒空”,“黄牛”却在社交网络上加价销售门票,引发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