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英布英布,因受黥刑后称 “黥布”。初随项梁,后为项羽先锋,在巨鹿之战中大破秦军,因功封九江王。楚汉争霸时,叛楚归汉,被封淮南王,与韩信、彭越并称汉初三大名将。汉朝建立后,英布虽封王但遭刘邦猜忌,后因误会起兵反叛,被刘邦击败,逃至长江以南,最终被番阳县令诱杀于番阳。
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悲剧性地结束了他的生命。作为楚汉战争中坐拥无数战功的将领,他在起兵反抗刘邦后仅仅几个月便彻底败亡。这一事件的起因可以追溯到刘邦消灭异姓王的政策,尤其是韩信和彭越被杀,这些前车之鉴令英布感到自身难保。
刘邦征讨英布之前,夏侯婴的门客薛公就给做了一个预测,他说,英布有上中下三策,取上策天下分治,取中策胜负未料,取下策大汉无忧。结果正如薛公所料,英布取下策走向速亡之路。这位料事如神的薛公连名字都没留下来,充其量就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小人物,他凭什么能一眼看透结局呢?
在六安老城的淮王街,有一个“英布墓”,这便是汉初三大名将之一、曾经两度封王的英布墓冢。英布早年因为触犯秦朝的法律而被施以“黥刑”,因而英布又称“黥布”,“黥刑”又叫墨刑,就是在犯罪人的脸上刺字,然后涂上墨炭,表示犯罪的标志,以后再也擦洗不掉,这种刑罚,不仅给人肉体上的痛苦,同时让人蒙受巨大的精神羞辱,《史记》中的《黥布列传》,就直接把英布写成了“黥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