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呼和浩特4月19日消息(记者刘欣荣)时值春耕时节,内蒙古农资打假正当时。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内蒙古公安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违法犯罪,形成有力震慑。共破获农资领域刑事案件1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8名,涉案金额2000余万元。
央广网鄂尔多斯3月10日消息(记者邵玉琴)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内蒙古春耕大幕即将拉开帷幕,农资供应成为当前的关键环节。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为确保春耕生产顺利进行,农资企业和农资商店纷纷行动起来,提前储备各类农资,为春耕生产提供坚实保障。
央广网呼和浩特4月11日消息(记者魏全民 实习生席立娅 刘贞怡)4月11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召开的农资打假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内蒙古公安机关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犯罪,全区共破获农资领域刑事案件1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自治区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了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农资相关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现将抽查情况通报如下:一、基本情况本次农资相关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为化肥、滴灌带、农用地膜、农用棚膜、农机具等5种产品。
当前,正值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经营秩序,保障农业生产顺利进行。连日来,内蒙古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早安排、早部署、早行动,通过发布提醒告诫书、开展“护农助耕”专项行动、采取“普遍检查+重点抽检”等方式,全力抓好春耕备耕期间农资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
来源:【人民网】人民网呼和浩特4月12日电 (刘艺琳)据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消息,今年以来,内蒙古公安机关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依法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犯罪,全区共破获农资领域刑事案件1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6名,涉案金额6069万元,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2023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公安机关密切关注春耕备耕生产的关键时节,紧盯农资领域违法犯罪行为,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犯罪,取得了丰硕战果,全区共破获农资领域刑事案件1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6名,涉案金额6069万元。
央广网呼和浩特2月21日消息(记者刘欣荣 通讯员岳鸿钧)2月21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种植业管理处了解到,目前,内蒙古尚未开始春播,西部部分地区已开始备春耕工作。全区春播将于3月初的河套地区小麦开始,4月下旬逐步进入春播高峰期。
内蒙古作为农牧业强区,农资经营企业、农资门店数量庞大。一是个别经营门店,农资经营人员文化程度偏低,未经过专门的技能培训,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因而在农资进货等方面存在难以识别、把关不严等问题,出现种子、农药等质量问题后,产品溯源难度较大。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二级巡视员王雨锋表示,截至3月24日,内蒙古化肥、农膜、农药和玉米种子存储量分别为126万吨、7.5万吨、5128.2吨和9.7万吨,分别达到总需求的79.9%、83.9%、93%和88.3%,主要农资储备比例接近去年同期。
央广网呼和浩特2月24日消息(记者刘欣荣)早春时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抢抓工期,克服低温影响,加速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为农田增效、粮食增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让农田“高标准”,稳粮“有底气”。目前,杭锦旗独贵塔拉镇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全面复工。
早春时节,内蒙古河套地区早谋划、早动手,全面做好化肥、地膜等农资储备、供应工作,确保农业生产开好头、起好步。临河区农民杨帅林在选购农资。新华社记者李云平 摄春节刚过,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乌兰图克镇隆胜村村民杨帅林就开始到集镇上的各个农资店看农资、问行情,提早购买农资备春耕。
农业是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的支柱产业。今年兴安盟农作物总播面积预计达1780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680万亩。为给春耕生产顺利开展打下基础,当地正聚焦农业生产需求,有力有序推进春耕备耕生产,处处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