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能受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欲进步需思退步,若着手先虑放手;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应有余步;持黄金不为珍贵,知安乐方值千金;事临头三思为妙,怒上心忍让最高。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
人身难得,光阴易逝,我们需要懂得如何去面对这三天,无论如何,我们都需要学会:把所有的不快留给昨天,把所有的希望留给明天,把所有的努力留给今天。人到无求,品自高,保持一颗平常心,凡事看淡些,生活就会更潇洒。
1. 人生终究不是一本流水账,每个人的个中辛苦与艰难伴随着过往的日子,彼此去理解,彼此去关怀,就算对往事的一种怀念,对世间的一份宽恕,还有对那些同行的过客留一份迁就,水远山高,宽才是信念。2. 心累之人要学会适应,不要独自面对黑暗发呆,要适应社会,适应生活。
人到无求品自高,是清文学家纪晓岚的先师陈伯崖撰的一副联书,原文是:“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这里说的“无求”,是告诫人们要舍弃满脑子的功利与浮躁,不为外物所羁绊,不为浮云遮双眼,从而获得一种超然物外的自在与宁静。
“人到无求品自高。无求不是不作为,更不是乱作为,而是随顺老百姓,有责任、有担当,不为权贵折腰;无求是不求一己之私,不为外物所羁绊,不为名利所困扰;无求是忠贞做事、诚信做人,用出世的情怀干入世的事业,摆正位置,走人间正道。
《老子-俭欲第四十六》曰:“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 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意思是说:罪恶没有大过放纵欲望的了,祸患没有大过不知满足的了;过失没有大过贪得无厌的了。所以知道满足的人,永远是觉得快乐的。 养生先养心,处事要安和,安即静心,和即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