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化名)的慢阻肺病几年前在我这里看是中度,这次来已经变成了极重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逯勇主任在《幸福呼吸》直播间中提到了一个让大家非常惋惜的病例,老李到底是哪出了问题?为什么会越来越重?已经下降的肺功能还能恢复吗?逯主任也为我们进行了详细解释。
视频中的这个患者体检查出6mm的实性肺结节,之前跟大家讲解过,关于临床常见的三种肺结节风险问题,患者也问到了,今天就再跟大家简单说一下:一般情况下,混合磨玻璃结节的风险最高,其次是磨玻璃结节,实性结节是风险最低的,但是有一定需要注意,虽然实性肺结节的恶性风险相对最低,但一旦是恶性
慢阻肺,全称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英文简称COPD。从名称可知它的病位、病因、病程:病位:肺部,人体呼吸重要器官。病因:阻塞,呼吸道不畅。病程:慢性,目前不可治愈。仅通过名称,人们容易与感冒、鼻塞、咯痰等问题联系起来,其实是严重低估了慢阻肺的凶悍。
慢阻肺病情的诊断评估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症状评估:采用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MRC)呼吸困难问卷对呼吸困难严重程度进行评估,或采用慢阻肺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AT)进行综合症状评估。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肺大疱是什么?这个听起来陌生又复杂的名字,似乎离普通人很远。
2023年11月15日是第22个“世界慢阻肺日”。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约有1亿慢阻肺病患者,40岁以上人群每8人中就有一位慢阻肺病患者。据估算,全球每分钟有2.5人因慢阻肺病去世,慢阻肺病已成为中国第三大死因,仅次于中风和心血管疾病。
中新网湖北新闻4月11日电(陈有为 金煦)慢阻肺“蚕食”男子双肺长达十年,严重时无法下床自理,只能依靠呼吸机维持生存。近日,武汉协和医院10余个学科联手,成功为六旬男子换上“新肺”。目前,患者已脱离ECMO和呼吸机,生命体征平稳。十年来,徐先生(化名)因双肺病变长期往返医院治疗。
大小新闻客户端11月16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黄钰峰 通讯员 李成修 姜宗延)今年11月15日是第22个“世界慢阻肺日”,主题是“肺系生命,刻不容缓”。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症状隐匿,往往被患者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