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陆玄同“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期望着,这绵延千年的约定,如期而至。中秋的月亮,是一个文化符号。从诗词歌赋到书画手工,一盘圆月,胜却人间无数。当这一年一度的邀请抵近,我们叩问自己,这大半年时间倏忽而过,可曾抬头望过满天繁星,如洗碧盘?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对城市的包围合拢,大批青壮年涌入城市成为了打工一族。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或在城市扎根买房,或租房子居住,他们的孩子也都由留守儿童进入城市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生活,和城市孩子一样接受城市的教育。
中国人对宇宙的认识很早很久,这其中又比较重视月亮。古人发现又圆又明的月亮是在农历每月十五日晚,一年之中又有十二个这样又圆又明的月亮,而这十二个明月中又数八月十五的更亮更圆,有如白昼一般。早在《礼记》中就记载秋日的傍晚,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的仪式。
来源:【浙江教育报】又是一年中秋到当一轮圆月悄悄升上天际洒下一缕清晖令人备感温馨团起月饼感受团圆的甜蜜;绘制漆扇、制作花灯传承传统文化;向天边的皎皎明月许下美好的愿望……跟着“浙”里的学生一起“天涯共此时”👇壹月饼是团圆的甜蜜杭州市景苑幼教集团的孩子们在亲手制作桂花小丸子、桂花冻
河北日报客户端 山河远阔,烟火人间相思渐浓处,又是中秋时月到中秋偏皎洁在你心中哪里的月亮最美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曾有媒体列出国内几大赏月胜地请公众选出“最美赏月地”评论排行第一的却不是任何景区“最美赏月地是我家的小院坐在父母旁边,和他们聊聊天家人欢聚一堂,还有如水月光”小时候的
中新社长春9月16日电 题:一轮明月映千古,东西意象各不同——专访吉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王天红中新社记者 郭佳作为人类社会的原始意象之一,月亮以其升落、圆缺、隐现、明暗承载了人类关于生命、时间、情感等多重心理意涵。千百年来,同样的月光洒在东方和西方,却折射出不同的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