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宛如一条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历经了无数次的兴衰更替,其中不乏一些波峰浪尖的时刻,被后世称之为“盛世”,放眼历史长河,真正能够称得上盛世的时代却寥寥无几,它们如同夜空中最闪亮的星辰,照亮了历史的夜空,而清朝的“康乾盛世”,则是这漫长历史中最后一抹耀眼的余晖,它既是封建王朝最后的辉煌,也是中国社会走向近代化的重要转折点。
康乾盛世之际,清政府实施了包括鼓励垦荒、蠲免钱粮等在内的诸多与民休息的革新举措,于较短期内促进了生产恢复和经济发展,至乾隆中期国家富足、国帑充裕、国力骤增,彼时全国白银总数逾2亿两,GDP总量占据世界首位,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正如著名历史学家萧一山在《清代通史》中描述:“于时海宇清宴,民物雍熙。在有清二百六十余年中,固属绝无仅有之时代,即在我国历史上,亦可以媲美汉唐,光延史册。”
在清朝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无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阶段,这一历史阶段,是由明清之际的天下大乱走向天下大治,达于巅峰的历史盛世。近年来,网络上对于康乾盛世的质疑声此起彼伏,更有甚者直接称之为“饥饿的盛世”,这俨然是对历史的不恰当阐释。
#冬日生活打卡季#清史专家戴逸先生在发表于2002年3月20日的《盛世的沉沦——戴逸谈康雍乾历史》一文中,对“盛世”做出了这样的解释:盛世是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是国家从大乱走向大治,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繁荣而稳定的一个时期。
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个盛世是清朝的康乾盛世,起于康熙二十年平定三藩之乱,止于嘉庆元年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持续时间长达115年,是持续时间最长的盛世,由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代呕心沥血打造而成,那么这三位帝王谁的功绩最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