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属于恶性程度高且生物学特性复杂的实体肿瘤,其发生、进展及侵袭等生物学行为与肿瘤细胞异常增殖密切相关 ,病机尚未完全明确,但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不断提高,从增殖凋亡的分子水平对肿瘤病机的认识日益加深,一些肿瘤标志物与肺癌关系逐渐被认可,为肺癌患者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的方向,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是肺癌领域主要的成就,分子靶向治疗系指以关键基因、调控分子等为靶点,阻断分子信号的转导,从分子水平上逆转或抑制肿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因此积极开展肿瘤分子靶向研究有积极临床意义。
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终于迎来治疗突破,琥珀酸莫博赛替尼胶囊(以下简称“莫博赛替尼”)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正式进入中国,适用于治疗含铂化疗期间或之后进展且携带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
含磨玻璃成分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是胸外科手术处理的最常见疾病之一,应该怎样做手术,范围选择是肺段、楔形还是肺叶,手术后如何处理,本文着重于以上几点进行解答。JCOG0804对 51 家中心333 例以 GGO 为主的肺腺癌患者 5 年 RFS 作了研究。
中新网上海新闻1月16日电(记者 姜煜)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李子明教授日前接受中新网专访时表示,肺癌是我国第一高发的癌症,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22全国癌症报告》,我国肺癌年新发患者为82.
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首位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比约80%-85%。每年新发病例超百万,占全球肺癌患者的40%以上。中国大约有30%的患者在就诊时已达Ⅲ期(局部晚期),且大多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因此,肺癌的研究一直是全国人民非常期待的研究之一。
国家癌症中心最新一期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肺癌位居恶性肿瘤新发病率及死亡率首位。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最新监测数据亦显示,本市发病首位的癌症依然是肺癌。其中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发生率约占中国所有NSCLC的2.
近日,我国目前获批的首个靶向治疗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口服创新药物琥珀酸莫博赛替尼胶囊(以下简称“莫博赛替尼”)在广东省开出首张处方,该药在国内正式进入临床应用阶段,为国内EGFR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更长生存的机会,患者结束了二十年来“
其中,EGFR基因作为NSCLC靶向治疗的中流砥柱,也有不少共突变的相关研究,这些共突变基因除了给临床预后带来启示,也将为定制联合治疗策略或新药研究开辟新道路,因此相关研究内容非常值得临床医生进行深入了解,小编特摘选了一篇Federica Pezzuto等人于2023年在Lung Cancer重磅发表的一篇名为“The significance of co-mutations in egfr-mutat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optimizing the efficacy of targeted therapies?
在过去20年中,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显著改善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非小细胞肺癌占到所有肺癌的85%,在过去10年间其治疗模式发生了显著改变,主要由于可通过生物标志物筛选适合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患者。
内容资料来源:1. 李华等. 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提高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 中国肺癌杂志, 2018, 21(4): 295-300.2. 张明等. 浸润性肺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进展.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9, 26(8): 610-614.3. 刘波等.
每经记者:许立波 每经编辑:文多近日,国家癌症中心基于肿瘤登记及随访监测最新数据,发布2022年我国恶性肿瘤疾病发病和死亡情况。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癌症新发病例约482.47万例,新增癌症死亡病例约257.42万例,其中男性253.39万例,女性229.08万例。
在肿瘤分期评估方面,采用更新后的第8版AJCC 癌症分期手册,其与区别在于,第7版 AJCC癌症分期手册中的肿瘤分期基于肿瘤大小,而在第 8 版 AJCC 癌症分期手册中,非黏液性腺癌的分期仅基于侵袭部分,而黏液性腺癌仍采用肿瘤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