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郭歌大遗址是绵延于岁月长河中、串联起华夏文明起源发展的“国之瑰宝”,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是历史、文化在当今时代的具象化呈现。去年以来,文博游持续升温。数据显示,全国55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23年接待游客总量超6700万人次,同比增长135%。
来源:河南日报 《 河南日报 》( 2024年06月27日 第 05 版)开栏的话日前召开的2024全省旅游发展大会提出,紧扣“安、顺、诚、特、需、愉”六字要诀,持续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全链条服务体系,着力健全旅游产业体系。
2023年是文化和旅游产业聚势启新、活力迸发、重塑升级的一年。不断涌现的新模式、新需求正在无限延伸文旅产业的边界,文旅赋能其他产业和实体经济涌现的新业态、新产品更加多元,文旅消费成为促进国内消费繁荣的重要动力。一年来,河南文旅发展亮点颇丰。未来文旅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如何?
□本报记者 郭歌 见习记者 张魏在河南博物院来一杯提拉米苏;在殷墟博物馆来一碗“甲骨文面条”;在家里摆上一束苏州博物馆花语江南香氛纸花……在网络平台,网友纷纷晒出自己买的宝藏文创,评论区的讨论格外热烈。
视频:山西文旅厅召开专班会议董宇辉现在真是全国各地省级文旅厅级单位的香饽饽,这不,与辉同行的河南行还没出发呢,山西文旅厅就已经组织十多个厅局部门和各地市文旅局召开了董宇辉山西行的专班会议,这与河南文旅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来源:中国文化报 本报驻河南记者 张莹莹6月17日,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在2024全省旅游发展大会上强调,要深刻认识新形势新任务,准确把握新特征新趋势,依托丰厚人文和自然资源,以“文化创意+科技创新”为支撑,抢跑领跑新时代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新赛道,走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新路子。
35摄氏度的气温,暴雨,晚上九点多,一车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记者疲累不堪地赶往洛邑古城调研。没想到一下车,水汽弥漫之中衣香鬓影、环佩叮当,“两步一仙女,三步一贵妃”,穿越夜色扑面而来,使人恍如置身盛唐上元灯会。
□河南日报评论员 赵志疆连续多日门票售罄、近七成省外游客、免费停车场“满员”……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老家河南”再次成为国内热门旅游目的地。来自省文旅厅的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全省共接待国内游客6168.1万人次,旅游收入354.2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接待人次增长11.
□于晴各地文旅有多拼?“卷王之王”当属河南。最近,各地文旅业各种花式整活让人目不暇接。但真正让游客直呼“上大分”的操作,还在脚踏实地塑造良好的旅游体验上。这两年文旅市场的变化也可以说明这一点。过去,人们眼中的景区,或是自然的巧夺天工,或是历史的厚重遗存。
顶端评论员 马千惠2024刚开年,一场由哈尔滨“雪花”带来的旅游市场“繁花”,为文旅消费注入强劲信心。在全国文旅部门展开的“宠粉”大战中,河南文旅的整套流量打法,成功让“听劝式文旅”成为全国文旅部门争相学习的网络推广教科书。
来源:【人民网】活动现场。人民网 霍亚平摄人民网洛阳12月19日电(记者时岩)行走河南,该如何读懂中国河?12月17日,南开大学现代旅游业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A1岗教授石培华在“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河”宣传推广活动上表示,“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河”,读懂什么样的中国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