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曼战役盟军的设想是,在北非进行登陆作战的部队由西向东发动攻击,在埃及的英国军队则从西向东发动攻势。东西夹击,形成一把“铁钳”,将隆美尔和他的非洲军团围歼在利比亚,从而肃清北非的轴心国势力。想要完成这一计划,首先就是英国人要稳定埃及的战局。为此,英国向埃及派遣援军和运输物资。
在1940年的法国战役后,西欧大部分被德军占领,只剩下海峡对面的英国还在和德军空战,德军大部精锐转向苏联方向准备开战,不过德国的两名“好队友”开始发功,意大利跑到北非去“惹事儿”,北非战役延误了德军进攻苏联的准备,日本则在第二年成功在“邀请”美国加入了对面,其中美国也成了在欧洲“压倒稻草的最后一只骆驼”,而北非作战中,德军隆美尔被称呼为“沙漠之狐”,英军蒙哥马利的外号有些意外:沙漠之鼠。
本文旨在:追忆、解读、揭秘历史,绝无宣扬纳粹主义精神或其它意图,请勿曲解。谢谢合作!北非战役在二战中严格地说属于次要战场,其更大的意义是意大利为了自己面子需要发起。结果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德国为了避免自己的盟友崩溃,不得不派兵前往北非协助意大利对付英国人。
【元帅隆美尔在北非第1期】1942年,在北非作战的英军第8集团军(后文简称8军)继续遭隆美尔军攻击,8军是防不胜防且不知所措。丘吉尔见此不妙情况后思虑再三,终决定派蒙哥马利至埃及接任8军最高指挥官一职。丘吉尔期望,8军能在蒙哥马利的指挥下从被动转主动。
在尼罗河三角洲前的阿拉曼防线上,盟军用23万人绝地反击,击败了隆美尔指挥的10万德意联军。阿拉曼在二战时期是埃及的一个小镇,这里不同于人们想象中的埃及,黄沙漫天,风尘遍地,相反,这是一座拥有大片森林还靠近地中海的港口城市,气候湿热,适宜生活。
阅读美军战史研究一个很有趣的地方,是其中提及云山战役和卡塞林山口之战的频率特别高。而前者对于中国人来说还算熟悉,但要论及后者则大多语焉不详,只隐约知道跟隆美尔有关。正巧我手头刚好有一份关于卡塞林山口之战的战斗分析课件。故而今天就让我们来好好的聊一聊这场战役的台前幕后。
“蒙哥马利命令:‘无论在何处发现德国人,立即打死他们!’艾森豪威尔公开赞扬:‘对我来说,最为关心的是,对任何一个杀死德国人的士兵,我都怀有极大的爱戴心情,如果我能给他们以某种力量去杀死两个而不是一个德国人的话,我一定那样干。’隆美尔却从未留下过类似的言词。
每段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关注历史首先是为了未来。关注头条@不负人生优雅,为您讲述别开生面的历史军事故事。“英国战神”蒙哥马利伯纳德·劳·蒙哥马利将军体重147磅(66.68公斤),即便穿上高筒厚底马靴,他的身高也只有17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