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占村番仔楼翻新作为村里的活动场地泉州网10月17日讯(融媒体记者 杨泳红 陈灵 文/图)华侨古厝是近现代华侨生活、创业、奋斗以及参与国内革命、建设和改革等的重要历史遗存。日前,泉州首创的《泉州市华侨历史遗存保护条例》已获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全票表决通过,并正式公布。
“现在这座古厝不仅是村里的第一间餐厅,还能给村民们提供阅读和学习的场所呢。”昨日,看着翻新改造后的古大厝,南安东田镇山西村党支部书记黄延冰乐呵呵地说道。记者了解到,今年10月,山西村将村里的清代古厝进行保护性翻新盘活,改造成闽南特色餐厅,并在古厝里设立了免费书屋向村民开放。
N海都全媒体记者 杨江参 文/图自助食宿、自给自足、自由进出?近日,记者偶然从一位学长口中得知南安有这样一处“自助院子”时,感到十分好奇。3月19日,当记者了解到,自助院子位于南安市蓬华镇山城村后,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前去一探究竟。
古厝承载着历史和现实,在残砖断瓦间传唱先民的故事,赓续闽都绵延文脉。活化利用是保护古厝的最好方式。福州市和晋安区将活态思维应用于新店古城遗址公园和畲家百年蓝府的保护利用,不断探索历史文化创新利用新模式。
周末下午,从市区驱车15分钟,就到了闽侯荆溪镇徐家村古村落风貌区。沿着村里的石板路行走,十几栋古色古香的老建筑依次映入眼帘。作为千年古村,徐家村被称为“闽侯传统建筑博物馆”,拥有三落排、十三厝等文物和十多栋老建筑。历经岁月洗礼,古老的徐家村曾一度陷入沉寂。
【港澳台专线】“斜杠”台青改造石厝发展乡村文创中新社福州3月30日电 题:“斜杠”台青改造石厝发展乡村文创作者 郑江洛极具特色的石屋、改造后的露台、原创咖啡馆、24小时无人商铺……在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黄岐镇古石村,这里由石头屋改造而成的新晋网红“打卡点”——福人号召文创基地,吸引
25日,由福州市古厝研究会策划并主办的“福州古厝·历久弥新”第一届古厝活化利用优秀案例评选活动在三坊七巷小黄楼圆满落幕,10项“古厝活化利用优秀案例”及3项单项奖揭晓。同时,首届福州古厝摄影大赛优秀作品展也在小黄楼内正式开展。获奖作者王瑞忠向观展者介绍创作经历。
来源:【厦门日报】集美一家古厝咖啡馆的主梁古香古色。集美大社路一处古厝被改成咖啡馆。走过清幽的石板路,推开一扇古朴的院门,扑面而来的是浓浓咖啡香。我市集美、曾厝垵等地,近期出现了一批利用古厝改造而成的咖啡馆。这些咖啡馆尽最大努力保持原有外立面风貌,使古厝焕发新活力。
有百年历史的闲置古厝摇身一变成极具氛围感的茶馆,闭门30年的“番客楼”迎来新主人重新开门迎客……近一两年,在泉州台商投资区,不少极具闽南风格的闲置老房子得以盘活利用,不仅“活下来”,还引入新业态“潮起来”,焕发生机的同时也传承了闽南传统文化。
连江正在争创环马祖澳国家级滨海旅游度假区,打造两岸“海洋会客厅”。记者2日获悉,在两岸文创团队的努力下,连江县黄岐镇古石村成了网红文创基地,前不久入选省级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村。由石厝改造成的无人商铺。
来源:【厦门日报】海沧青礁村院前社,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晨曦夕霞,牛羊三两,古诗里温馨静谧的意境挟裹着雨中特有的青草泥土香,扑面而来,人们记忆中儿时乡村的美丽景象,仿佛静止在时光里从未改变。院前,北侧靠山、南侧近海,地处城市边缘,四周被城市道路环抱,兼具城市与乡村两种景观形态。
9月24日,位于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黄岐镇的古石村与马祖列岛隔海相望,拥有近90座古石屋,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保存着黄岐、马祖两地相似的石屋特色。如今,在两岸文创团队的努力下,活化利用古石村百年石屋古厝,打造文旅业态。
N海都全媒体记者 吴雪薇国庆前夕,由福州市古厝研究会策划并主办的“福州古厝·历久弥新”第一届古厝活化利用优秀案例评选活动落幕,古建专家们评选出了十大古厝活化利用优秀案例:●三坊七巷许厝里●台江区中平路53-59号●晋安区新店古城遗址公园●马尾区中国船政文化城●长乐区司马巷5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