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红星新闻网】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宏观经济形势的走向对每一个地区的发展都至关重要。1月21日,双流区航空经济大讲堂在双流区融媒体中心继续开讲,西南财经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中共四川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许彦带来主题为“宏观经济形势与趋势分析”的精彩讲座。
在经历了2020-2022年三年疫情冲击和2023年恢复性增长后,2024年中国宏观经济深处“流量恢复”与“存量调整”激烈碰撞局势,面临与以往时期不同的困难和挑战,使得中国经济在总量与结构、宏观与微观层面出现了一系列值得关注的新现象、新特征、新问题。
最近,一位女士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请大厨要 168 元,自己做免费,但买菜 300 多元,一餐下来得 500 多元。”这一简单的生活场景更折射出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的诸多变化。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着诸多挑战与不确定性。
Reserve Bank of Australia, International Border Closures, Slower Population Growth and the Australian Economy, May 2021.
作者:李湛 系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一、对今年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看法。2025年宏观经济大的判断是,外需大概率走弱、政策发力内需对冲,经济或延续波浪式修复。一是外需大概率走弱。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3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专题会议重点把脉了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提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宏观经济学则是将经济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的研究,宏观经济学家们则试图预测经济状况,以帮助消费者、企业和政府做出更好的决策,简单来说:l 通过宏观经济的表现,消费者可以知道找工作有多容易或多困难,在市场上购买商品和服务要花多少钱,或者是不同时期借钱的成本。从 5 个角度构建 12 个分析框架。
央视网消息:国务院新闻办11月15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面对困难和挑战,我国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相关部门加力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经济运行回升势头增强,主要指标回升明显,市场信心改善。
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为了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