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南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生物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赵萍教授课题组在我国顶级昆虫学学术期刊《昆虫科学》上发表论文,解析了氨基酸信号在蛋白翻译水平调控丝蛋白合成的分子机制,为创制高丝量种质资源提供了新策略。除发表论文外,中心的“宝贝”还不少。
不吃桑叶吃饲料,种桑养蚕的传统模式被颠覆。近日,2024年“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湖南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中茧新科建设的“雅士林长沙(国际)蚕桑丝绸智造产业园”,感受了科技创新改变“靠天吃饭”传统养蚕模式,通过选育创新让蚕宝宝吃上了饲料,实现全年365天不间断养蚕。
来源:【邢台日报-邢台网】本报记者周林日前,在临城县丝绸小镇北中皋村村东头,种桑养蚕基地制作间里,几名工人忙着将洁白的蚕丝整理、缝制,半小时后,一条蚕丝被制作完成。“最好的蚕茧,280个能出一斤丝,好的蚕丝被手感细腻柔滑且透气保暖。
【来源:潮新闻】“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词人柳永在《望海潮·东南形胜》里,描绘了北宋时期,杭州家家户户存满了绫罗绸缎的景象。丝绸,是我国一张鲜活的文化名片,漫长的历史长河也孕育了丰富的丝绸文化。
中新网长沙11月25日电(邓霞 李盈)走进干净整洁的养殖车间里,恒温恒湿且看不见一片桑叶,机器臂擎起放置了不同龄期家蚕的白色蚕具至传送带……11月24日,记者跟随2024年“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湖南主题采访活动走进长沙浏阳经开区,看工厂化养蚕如何让传统桑蚕产业“破茧成蝶”。
在四川省资中县陈家镇新店子村的蚕桑种植基地内,漫山遍野的桑树竞相生长。一串串桑葚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吸引不少游客到此采摘。由于种植了“无核大十”“红果2号”等多种果叶兼用桑,这里的桑葚采摘期可从4月10日持续到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