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是一种怎样的感受?胸闷,气促,无力,水肿,咯血,卧床、生活失去自理能力……59岁的陈先生在心力衰竭的折磨下,度过了暗无天日、奄奄一息的几个月后,近日终于在“重获新生”。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团队为他植入了一枚人工心脏,为他点亮了生命的“心”希望。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交汇点讯近日,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胸心外科开展一例人工心脏植入术,成功为一名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植入人工心脏。该手术在常州地区系首次开展,其实施标志着该院在终末期心衰治疗领域迈上了历史新高度。李先生今年68岁,5年前被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
重量仅为90克的小装置里,磁悬浮桨片在以每分钟2697转的速度飞速转动着,几乎寂静无声地带动着血液以每分钟2.1升的速度泵往全身。加上患者本身的心脏泵血,原本重度心衰,生命危在旦夕的蔡女士正在奇迹般的好转。她曾是一名重度心衰患者,她也是一位因安装国产人工心脏而获益的患者。
近日,美国亚利桑那大学(University of Arizona)的一项开创性研究发表在医学期刊《Circulation》上,研究人员发现,或许由于心肌得到“休息”而从损伤中恢复,一些人工心脏患者表现出明显的心肌再生。
“给大家看点好东西,这是中国第一颗(批)人工心脏。”2022年8月,脱口秀大会的舞台上,王十七突然掏出一块给“人工心脏”充电的电池,差点吓坏了全场观众。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在舞台上谈笑风生、积极乐观,看起来健康开朗的男人,身体里竟然装着一个“人工心脏”。
郑俊猛教授(右二)查看梁叔的心脏功能这是新一代仿生型人工心脏在广东的首例应用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秦小杰 通讯员 黄睿 沈丽娜 程颖“我心情很激动,也很感激医生给我爸爸一次尝试新技术的机会,期待爸爸的生活状况有大的改善。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 题:记者手记:“人工心脏”背后的“双向奔赴”新华社记者徐鹏航从左前外胸壁上10厘米左右的小切口,植入“人工心脏”,再经胸骨上端小切口完成人工血管与主动脉缝合,全程没有任何体外循环辅助支持……近日,记者跟随国家医保局走访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观摩了这样惊心
心脏是人体的动力“马达”,帮助维持全身血液循环,为身体各个器官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往,心脏衰竭的主要治疗手段是药物控制和心脏移植手术,而如今,“人工心脏”的诞生,成为了心衰治疗的有效补充,为心脏衰竭患者带来了信心与希望。那么“人工心脏”的研发有多难?
在经历了缺血性心肌病、心肌梗死等致命性心脏病威胁后,今年的59岁的梁叔(化名)很快进入极重度心衰阶段。得益于我国国产的首款成功实现商业化临床应用的左心辅助系统(人工心脏),他孱弱的心脏获得了人工心脏带来的60%心功能“buff”加成。
最近,来自澳大利亚悉尼圣文森特医院的外科手术团队创造了一项医疗奇迹。该团队在3月12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该院一位男性病人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医院植入“全人工心脏”后顺利走出医院的人。手术现场这位病人是来自新南威尔士州,40多岁。他患有心力衰竭,需要接受移植心脏。
饱受疾病困扰多年,2024年8月,患有终末期心脏病的刘大哥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了人工心脏植入术。2025年1月26日,刘大哥康复出院了。据悉,这是贵州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术,是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在终末期心脏疾病治疗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对我省未来心脏移植技术发展的有力推动。
#全国首例心脏不停跳人工心脏植入#的话题今日冲上热搜不少网友线上致敬生命!致敬科学!致敬伟大的医护工作者!感谢科技进步!这头刚通上电,另一头的“小水泵”开始在水盆里缓缓送水,这颗人工心脏刚刚完成功能检测,即刻要送进患者的胸腔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