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耳食之言出处:《史记・六国年表序》“不察其始终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故事:当时一些人对于听闻之事,不探究根源,仅凭他人传言,未加思索便轻信、传播,如同以耳朵进食,不知滋味真假,后 “耳食之言” 就指轻信传闻、未经查实的言论。
1895年3月,刚刚经历过甲午战败刻骨之痛的大清政府惶惶不可终日,因为他们即将面临战胜国日本的天价赔偿要求,不得不派出代表团赴日本“谈判”。由于这是一场注定要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谈判,故而满朝上下无人应承,更无人请缨。无奈之下,只得派出时年已七十三岁高龄的李鸿章担任“全权代表”。
人之一生,自身力量不强,情商不高,在生活和工作中,就容易陷入弱势境地,甚至极其危险,这就是所谓的“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当然,这句话中,“刀俎”这个词经常见到,其意思和读音,我们却时常容易弄错。“刀俎”什么意思,“刀俎”的“俎”又该怎么读,这里我们来了解下。
把经典名句的光芒擦得更亮——读“中华经典百句”系列作者:詹丹“中华经典百句”系列(中华书局,2024)的推出,给有些读者带来了疑惑。不少经典作品本是一个整体,从中寻章摘句加以编排出版,岂不是强化了句子的碎片感?又能在多大程度上,把握到阅读经典的整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