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府推官:权力与升迁的较量王安石与苏轼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在苏辙的《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中,他提到了王安石命令他担任开封府推官,似乎意味着王安石对苏轼进行打压。然而,苏轼自己在另一篇文章中写道,富弼被召回京城担任开封府推官,是因为他具备宰相器。
苏轼于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中进士,后母亲程夫人去世(可惜临终不知二子已中进士),丁母忧回家三年。福昌主簿1060年苏轼(24岁)任河南府福昌县(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主簿(正九品),是在县令、县丞之后的第三号人物,负责出纳官物、销注簿书,相当于财务总管。
杭州,是苏轼在仕途中唯一一个曾两次到任的地方,也是他任职地方时间最长的城市。第一次来杭,他度过了最为闲适得意的日子;第二次来杭,他达到了政绩的最高峰。百姓敬他,“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若没有苏东坡,就没有如今的杭州和西湖。
林语堂曾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瘾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密州。知州苏轼大醉后思念弟弟苏辙,夜不能寐,那首千古名篇《水调歌头》横空出世: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