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陈景润之子陈由伟回到父亲的母校厦门大学,在“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现场分享说,陈景润曾为了捍卫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两次拒绝在世界数学大会做45分钟主题发言的邀请,始终用实际行动捍卫着祖国的尊严。
在中国数学史上,陈景润的名字与哥德巴赫猜想紧密相连,成为无数数学爱好者心中的传奇。然而,这位数学巨匠在攀登数学高峰的征途中,曾得到过一位意想不到特殊人物的助力。陈景润1933年出生于福建,自幼展现出对数学的非凡天赋。
对于国人来说,陈景润这个名字可谓是家喻户晓。在那个国家尚处于建设之中的艰苦年代,陈景润住在狭小的房子里,对着煤油灯靠纸笔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几乎激励着每一位学子的科学探索梦想。陈景润最为让人津津乐道的数学成就,是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
中新网福州8月14日电 (彭莉芳)13日,陈景润科学基金会首次在福州胪雷村胪峰陈氏祠堂颁发“景润学子”奖学金。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出生于福州胪雷,1973年在《中国科学》发表了“1+2”详细证明,引起世界轰动。
中新网厦门4月29日电 “父亲可能是很多人学习的榜样,但对我而言,父亲在我心中是最柔软的那一部分。”受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邀请,28日陈由伟首次登上父亲母校讲台,在线上线下和600多名厦大学子分享《猜想、理想、梦想——科学精神弘扬与当代青年担当》主题讲座。
文/慕津锋“我们高兴地向大家推荐《哥德巴赫猜想》一文。老作家徐迟同志深入科研单位写出的这篇激动人心的报告文学,热情讴歌了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科学高峰中的顽强意志和苦战精神,展示了陈景润对解决哥德巴赫猜想这一著名世界难题的卓越贡献。
王元回忆说:“陈景润到数学所后很努力,但最初研究的不是哥德巴赫猜想,哥德巴赫猜想是我的领域,他做的是球内整点问题、华林问题等,他在这些领域都做出了很好的工作,发表了论文。”在“大跃进”运动的裹挟下,1959年数学所批判白专路线,华罗庚及其弟子陈景润首当其冲成为批判重点,结果是陈景润被“踢”出数学所,到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洗瓶子。
1973年陈景润在《中国科学》发表了“1+2”详细证明,惊艳了整个世界,更惊艳了整个数学界,这位伟大的数学家用独到的思维方式,开阔了数学世界,他的贡献是有目共睹,而他的这些手稿作品,也见证了数学大咖陈景润的成长经历,这些手稿作品,字迹非常工整规范,严谨大方,笔笔惊艳,颠覆了我们的审美和认知,恐怕这样的字迹,连学霸看到后,都要羡慕不已的,下面就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去欣赏一番他的手稿作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