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件乐器,上至宫廷、下至民众,无所不在。”昨晚,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郭树荟如此形容琵琶的受欢迎程度。2023思南赏艺会第五场以“琵琶丝语”为主题,为观众讲述琵琶艺术从古至今在经历传承、演变后形成的独特艺术魅力。
全新民乐系列讲座“音乐长河 ”火热销售中!立即购票两种经典民族乐器的前世今生干货满满,等你来“品”!琵琶的声音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大珠小珠落玉盘般的悦耳音色,令听者不知不觉沉浸于清脆的乐音中。琵琶在曾在许多熟悉的其他地方出现过。
《中国民族管弦乐器选集》编委会. 中国民族管弦乐器选集: 琵琶.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郭峰, 王丹阳. 从音乐理论角度探析琵琶演奏技巧对音乐表现的影响.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学报, 2018: 91-94。
纣王上香女娲庙题淫诗,惹怒女娲,女娲召唤来轩辕洞三个女妖:狐狸精,九头雉鸡精和玉石琵琶精,让她们一同搅乱商朝天下。奇怪的是,两个动物,一个乐器?不配套啊!——不,其实很配套,三妖各代表一种动物,玉石琵琶也是一种动物,那就是蝎子。以下细表。
【谈文绎史】作者:邵新(宁波大学音乐学院讲师)琵琶素有“民乐之王”和“弹拨乐器首座”的雅称。据传琵琶最早称为“批把”,因弹拨手法而得名:向前弹出去叫“批”,向后挑起来叫“把”,以其制作材料为木类而叫“枇杷”。
琵琶是我们的资料中最常见的乐器。尽管现在琵琶在西藏已成为一种凡俗的乐器,但大量资料表明,印度名字为“维那”(Vina)的一种琵琶在早期佛教神灵的传统性象征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四十二章经》一书中可以发现一些有关资料。这是一部西藏宗教著作,其主要内容始终被认为是由佛陀本人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