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陵为河南省商丘市下辖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西连睢县、北接民权县、南靠柘城县、东邻商丘市,东距商丘市37公里、徐州市170公里,西至开封市96公里、郑州市182公里,是沿海地区西进、西部地区东引的桥梁。
“谢集的羊汤好喝!”这是宁陵县喜欢喝羊汤的人的共识。如今在县城四关,你也会发现很多挂着“谢集地锅羊汤”招牌的门店。谢集的羊汤好喝,与谢集的回民有关,就连“谢集”地名的来历,也与集上的回民有关。“谢集”村名本为“同善集”,此村名的由来与该村梁氏族人和明代思想家吕坤有关。
在宁陵县的历史上,有“信陵君”“宁陵君”封地于此,有宁陵、汋陵的地名。这其中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带有“陵”字。那么,这个“陵”字的含义是什么?是否是如很多人认为的那样,宁陵曾是某位古人的陵墓?将宁陵之“陵”理解为“陵墓”,这只是根据“陵”之今意所作的理解,而其本义并非如此。
“月是故乡明”,宁陵是65万宁陵人的精神家园与乡土皈依。宁陵为什么叫“宁陵”?这是很多人想了解的。于是,大家翻阅《宁陵县志》,想从中找出答案,但明清至今的县志里并没有记载。于是,民间产生很多说法,说宁陵地名起源于宁陵君、信陵君或者宁太爷等。但是,这些说法并不准确甚至错误。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用她的血脉孕育了华夏的文明。自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至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在今宁陵县境内流淌了500余年,其间在沿途留下了很多与之相关的地名,其中以“堡”命名的村落即是其中之一。
商丘是最具文化底蕴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商人商品商业商文化的发源地、商文明的诞生地,“殷商文化起源于商丘”。具体内容已在前文中介绍,下面只介绍各县区的历史及名字由来。夏邑县战国称下邑。金代置夏邑县。战国称下邑,“因地窳下故名(因其地势洼下而名)”。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县北石桥镇的万亩梨园惹得游人醉,其中梨树王所结酥梨1958年曾敬献给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县南刘楼乡薛屯的酥梨早在明孝宗年间已被列为贡品。两个乡镇都曾是“皇家梨园”,是“刘楼”与“石桥”的首层情缘。
在宁陵县城西南11公里有一村庄名曰“无咎屯”,有些人说这个村庄的村名与宁陵君有关,其依据是宁陵君名魏无咎,该村名就来源于宁陵君的名字。事实是这样的吗?我们先来看一些文献地方志的记载:《商丘文史大观》“宁陵的由来”:“宁陵,魏公子无咎在这里被封为宁陵君。
在张弓镇西有一个村子名叫“王堡”,这个村历来有唱戏不许演唱豫剧《抬花轿》的风俗,村里人说这里就是戏曲故事的发生地,正应了戏中主人公张志成、王丁云的一句唱词:“家住在归德府宁陵小县”。这个有着厚重文化底蕴的村落村名的由来也颇有传奇色彩,源于村东的一个堡子堌堆。
古有名篇《桃花源记》,金庸《射雕英雄传》有桃花岛,黄梅戏有《桃花扇传奇》,蒋大为一曲《在那桃花盛开的时候》、阿牛一曲《桃花朵朵开》唱响大江南北……桃花,赋予人们多少优柔情思,带给大家几多无限遐想。看桃花,最佳的季节应该是春天,然笔者却在冬天走进“桃花村”去采访、探寻。
商丘每个市、县、区都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有关她们来历产生了许多妙趣横生,娓娓动听的故事,而这些故事也带着商丘本地浓郁的民族文化,所以作为一个商丘人必须要了解自己的家到底是怎么来的,有着怎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