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乡日报】这是一部本土学者的新作,这是一本文图俱佳的美文作品,这是一册适合在春天阅读的趣味好书。这就是由新乡籍学者高明乾、高弘编著,西安出版社出版的《诗经植物之美》。三月里,春意萌动,草木初生,适合翻一翻《诗经》,读一读草木的故事,感悟春光里的“生命美”。
云南晋宁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秋意渐浓,摇曳的芦花纷飞若雪。土春荣、宋光旭 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里的美妙秋景和浪漫情怀流传千年,也让“蒹葭”一词为人熟知。“蒹葭”具体是什么植物呢?其实,“蒹葭”并非一种植物,而是两种。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5月29日讯“你知道荆楚是一物二名吗?蛇山上生长了近百年的‘牡荆’,在《诗经》里名叫‘楚’。”5月28日,二十组武汉家庭和科普作家刘从康一起,登上蛇山,提前过了一个“涨知识”、爱武汉的儿童节。
摘要:《诗经》里所歌咏的草木种类繁多,缤彩纷呈,可以想象在那个充满诗意的生活的时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上古先民们每天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对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产生了欣赏,友爱,依赖等很多感情,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和对美的追求通过对植物的低吟浅唱得以最完美的表达。
孔子说:读诗可多识鸟兽虫鱼之名。《诗经》有305篇,其中出现了大量的动植物名称,那时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此密切,这些名称随时会进入诗人的吟咏。而古今异称,方言不同,或同名而异物,或一物而数名,究竟有多少种植物,多少种动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