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出国 高尔基出国 本文标题是为同另一篇文章《高尔基回国》呼应,如不加说明,读者难免产生歧义。这里是指十月革命后,1921年10月,高尔基离开已经建立苏维埃政权的俄罗斯,而不是指高尔基曾多次离开过的沙皇统治下的俄罗斯。
人生一大不幸,就是幼年丧父,高尔基三岁时父亲去世,他的家庭就像一座大厦一样轰然倒塌,年幼的高尔基只好随母亲寄居在外祖父家,都说人在屋檐下哪有不低头的,虽然高尔基只有3岁,但是外祖父的残暴,喜怒无常,而且有严重的暴力倾向,动不动就抄起棍棒殴打外祖母以及母亲,这些给年幼的高尔基留下很深的记忆。
《在人间》编者的话 第十五章《在人间》(1) 编者的话 高尔基(Максим Горький,1868—1936),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Алексей Максимович Пещков
高尔基在散文诗《海燕之歌》中,把无产阶级比作与暴风雨搏击的海燕,高声呼唤着推翻旧社会的革命。他不仅积极投身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参加群众示威,书写革命传单,号召人民推翻专制统治,还以出色的文学创作反映了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摧毁旧世界、建设新政权的斗争,开创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另外两部是《在人间》《我的大学》。作品讲述了主人公阿廖沙四岁到十一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沙俄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