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高校大学生们陆陆续续都已经开始离校了,除了一部分大学生,选择在学校里面,等待着需要处理的各项工作事宜,或者是一些准备备战考研的大学生,最近在后台看到很多笔者的留言,特别是一些大一的学生,纷纷吐槽,回家后,很多情况都跟自己预料的有所偏差,感觉很无语,这个暑假,有点没意思,不想在家里面待了,感觉还不跟回上学的城市待着。
2010年算正式在上海工作,那一年也开始给外地人缴纳社保(2010年以前好像是外地人缴纳综合保险),到现在社保也缴纳10来年,中途带了2年孩子,但是社保自己缴纳,2013年初在中环附近买了一套小2房,居住到现在,今年孩子也要上小学了,只有积分房产,没有户口,今年新的政策民办摇号,
2023年春运拉开大幕,上海各大火车站满是思乡心切的人们,其中有些从2019年离家后,已经四年没有回去。“每到过年的时候,心心念念就想回家”“马上就可以见到你们了,好开心”……跟着记者的镜头,听听他们的心声:春运,我们一起回家。
进入2月下旬,寒假结束,各高校陆续开学。在家待了一个月的“学生党”开始离家重返学校,而提前返校的自然也不会少。或许就在要离家的那一刻,又有了许多与“依依不舍”相关的情绪,而过去那些天的不愉快、苦闷也随之烟消云散。尤记得在春节期间,“过年吵架”冲上热搜,词条阅读超过2.
来源:【曲靖日报-掌上曲靖】学生向“悄悄话”信箱投放信件。“老师,我的同桌会给我起外号,还会乱翻我的课桌,我好苦恼。”“爸爸妈妈外出打工了,我好想每天回到家都能见到他们。我要怎么说,才能让他们回来?”“在学习中碰到不懂的问题时,我不敢问老师,也不敢问同学,我要怎么办?
小学离开家,一走就是一天,晚上才能回家。今年当我去实习的时候我忽然就有了这种感受,因为不断的求学就是和家不断的告别,我都数不清楚到底走了多少次,我以为自己是习以为常的,要走的那一天我的东西本可以早就收好,但就是舍不得拉上行李箱的拉链,仿佛拉上拉链的那一刻就是离家的时候,就一直拖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