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近夏日,羌塘草原生机勃勃,藏羚羊、藏原羚等野生动物频繁出没。近年来,西藏那曲持续推动野生动物保护,通过管护站建设等多种手段大力提高野生动物保护水平,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持续恢复。 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西藏自治区北部,总面积达29.
藏羚羊悠闲觅食、藏野驴奔腾跳跃、雪豹“单枪匹马”孤独行走、野狼却成群结队“狼多势众”……这里是平均海拔4700米的羌塘草原,野生动物生长的地方。羌塘草原上的藏羚羊。(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摄)羌塘草原位于西藏北部,大部分区域仍处于原生状态。
新华社拉萨6月21日电 题:羌塘野生动物管护员:“无人区”中守护藏羚羊新华社记者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远离人类活动区域,被称为“无人区”。多年来,这里的野生动物管护员们不避艰险,餐风饮露、立冰卧雪,走遍“无人区”广袤的土地,守护着以藏羚羊为代表的珍稀野生动物。
5日,西藏那曲市申扎县境内,藏羚羊、藏原羚或漫步远眺,或悠闲觅食,悠然自得。冬日藏北羌塘,山湖静默,藏羚羊等野生动物驰骋草原,展现着勃勃生机。图为12月5日,西藏那曲市申扎县境内与雪山同框的藏羚羊。李林 摄在西藏羌塘草原腹地那曲市申扎县,时常能见到在草原上活动的藏羚羊和藏原羚。
2024年6月13日,在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一群藏羚羊正在向“产房”迁徙。每年5月至7月,藏北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母藏羚羊进入迁徙繁殖季。数十万只母羊,向着羌塘保护区深处的玛尔盖茶卡附近和玉龙河畔的产羔地迁徙,于此生下小羊羔后再回迁。
5月10日,野生动物专业管护队员的车子在巡护路上穿越泥泞路段。新华社记者 姜帆 摄6月,甜水河畔,前一分钟还是阳光明媚,后一分钟气温骤降、狂风卷雪,雪花扑打在脸上,如同冰冷锋利的小刀来回刮蹭。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藏北。
国庆期间,中新网记者自驾西藏藏北羌塘草原,途经“天湖”纳木错,高原盐湖班戈湖以及西藏第一大湖色林错等地。秋天高原蓝天白云的映衬下,藏北湖泊犹如一面面巨大的“宝石蓝”镜子镶嵌于高原大地,景色壮丽。图为10月1日,西藏纳木错圣象天门风光。
它不禁让我想起20多年前参与藏北旅游资源考察时的往事,更重要的是当年许多设想变成了现实。1998年11月2日,我跟随由西藏地矿、测绘、旅游等单位18名藏汉族专家所组成的探越藏北高原无人区科考先遣队离开拉萨,经那曲地区申扎、尼玛、双湖、班戈等县,历经一个多月时间,考察了藏北西部的水草、地质矿产、野生动物等自然资源,特别是考察和规划设置了旅游景点,以及实地测量了各景点间的路线里程,这为日后那曲地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2岁的藏族姑娘丹增出生于位于藏北羌塘草原腹地、海拔近5000米的尼玛县。“尼玛”在藏语中意为“太阳”。天地苍茫,风吹云动,放牧的日子里,她挥舞着“吾尔朵”在草木之间唱着牧歌。在老家800多公里之外的山南市森布日生态搬迁安置点,丹增还有个新家。
西藏是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在我国以至全球生态安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西藏持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以藏羚羊为代表的重要物种野外种群数量恢复成效明显。2024年6月15日清晨雪后,在西藏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群藏羚羊迎着朝霞前行在迁徙路上。
格桑花开在北京 科创启航中华情——2024年西藏申扎县优秀师生融情夏令营圆满收官天际远阔情意浓,金秋好景胜春朝。在这硕果累结的时节,来自西藏那曲申扎县的20名优秀学生、5名优秀教师奔赴山海之约、青春之约、梦想之约,于9月5日顺利抵达北京,开启了为期6天的融情夏令营之旅。
每年5月至7月,藏北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母藏羚羊进入迁徙繁殖季。数万只母羊向着羌塘保护区深处玛尔盖茶卡附近和玉龙河畔的产羔地迁徙,于此生下小羊羔后再回迁,这就是被誉为“全球最壮观的三大有蹄类动物大迁徙之一”的藏羚羊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