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长文创作季#《史记 秦始皇本纪》: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用水银制作成千川百溪和江河大海,使用机械互相灌注流通,墓中上面各种天象齐备,下面有地上景象万千,利用人鱼(娃娃鱼或鲸鱼)的脂肪制作蜡烛,估计很长时期不会熄灭。
秦始皇所建立的大秦王朝是我国社会意识形态上的一大进步,作为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的建立意味着我国跨过了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迈进,他之所以将自己命名为“始皇帝”,是想要统治千秋万世,这也反映了对死亡的基本认知。
这个说法在近代尚未探明真相之前是存在很大的争议,有的人认为并没有水银,纯粹是危言耸听,有的人认为有但不多,只是作为防御手段为了防止盗墓贼入侵,有的则认为史书记载没错,毕竟很多史料相互印证,更何况秦始皇贵为一国之君,弄到大量的水银也不是多难的事情。
秦始皇陵高大的封土在骊山脚下已经矗立了两千多年,对于封土之下神秘而幽深的地宫,人们一直有种种猜想和传说,其中,“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特别引起人们的兴趣。那么,秦陵地宫里到底有没有水银,如果有的话,巨大的用量又是从何而来?
先讲一个故事,这是在骊山听当地人说的。“当你在阴雨天来到骊山,如果竖起耳朵仔细听,就能听到山腹里有哗哗的水声,而且还有金属撞击的声音。这是秦始皇的棺椁到达祭坛的声音,每当这个时候,秦始皇的灵魂就会登上那座祭坛,俯瞰他的帝国。”上面的话当然是传说,但一切的传说都有个初始的由来。
中国地质调查研究院通过物探证明,地宫内的确存在着明显的汞异常,而且汞分布为东南、西南强,东北、西北弱。如果以水银的分布代表江海的话,这正好与中国渤海、黄海的分布位置相符。据《三辅故事》记载,楚霸王项羽入关后,曾以三十万人盗掘秦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