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磷类:1932年科学家发现了有机磷化合物的生物活性,1941年英国人和德国人在合成有机磷神经毒剂时发现部分化合物对昆虫的毒性,1944年德国人Schrader合成了第一个内吸性有机磷杀虫剂OMPA和 TEPP,1944年合成了代号E605的对硫磷。敌敌畏、毒死蜱、丙溴磷、三唑磷、辛硫磷、氧乐果、杀扑磷等。
噻唑膦一种杀虫剂,具有触杀和内吸的作用,对根结线虫、根腐(短体)线虫,胞囊线虫、茎线虫等虫有特效,广泛应用在蔬菜、香蕉、果树、药材等作物上。根结线虫是一种广泛性土传虫害,能给作物的质量和产量造成一定的损失。
防治抗性害虫蓟马、粉虱,可以说很多厂家已经黔驴技穷了,正规的药很难彻底防治,为了提升效果,只有不停的加量或者使用新成分,而这样的结果是,防治的成本越来越高,而且效果还不见得好。那么蓟马、粉虱这类抗性虫真的很难防治吗?小编认为,用好内吸性杀虫剂是防治抗性虫的“绝招”!
我们平时种植蔬菜的时候,最怕的就是害虫,尤其是菜青虫,是蔬菜的最大威胁。不知道大家平时有没有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我们平时丢弃在外面的一些肉,没有动物啃食的情况下,过几天之后,肉就会莫名其妙的消失了,其实并不是莫名其妙消失的,这些肉是被一种叫做微生物菌群的生物吃掉了,这些微生物菌群可以分解各种蛋白质,只要是蛋白质都是可以分解掉的。
杀虫剂噻虫嗪这两年在网络上,被各路网红吹的比较厉害,大概意思是什么虫都能治,那么事实到底如何?第二个问题是用药量问题,噻虫嗪想治住虫,目前来看必须加量,很多产品上面的指导用量,种植户按照这个来打,基本上都治不好,治不绝,甚至越打越多,农药登记证上的指导用量,只是在一个抵抗性环境中做出的一个理论结果,相对于现在害虫的抗性,不具指导意义,比如在文章中给大家提供的中25%噻虫嗪的相关登记,水稻稻飞虱2-4g的用量,种水稻的朋友都知道,根本打不住。
毫不夸张地说,在绝大多数种植区,菊酯类杀虫剂,无论是高效氯氰菊酯还是氯氟氰菊酯,如果单一使用,基本上都很难打死虫,但是一些电商平台作者还夸张的吹嘘,用菊酯类杀虫剂,各种害虫都能打,这就是严重的误导农户,农户买回去以后单一使用,结果虫没防住,农作物还遭受了损失,那么菊酯类杀虫剂如何使用才高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