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立新,字元硕,山东安丘人,教授、研究生导师,山东农业大学工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北京大学高级访问学者,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客座教授,泰山学院客座教授,山东省书协刻字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教育书协理事,泰山诗书画研究会会长,东岳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 岱宗诗社名誉社长,山东农业大学书画协会主席,泰安市书协副主席。
文|夏绍毅【摘要】:学过书法的朋友都知道文征明这位明代高寿书法大家,80岁还能书写蝇头小楷,真不简单,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但是清代书法家梁启超先生却对此不以为然,认为文征明的书法其境界和水平远低于同时代的王宠,果真如此吗?本文就此问题作一简单探讨,欢迎诸方家批评指正!
王宠的身份、简历,今天就不说了吧,朋友们都知道。一、王宠小楷的用笔特点王宠小楷继承了“钟王”的笔法,点画古朴,笔力浑厚,内含筋骨,寓巧于拙,遒劲超逸,姿态横溢,别有一种意味可寻。用笔古朴。王宠小楷用笔古朴是相对于纤细柔媚风格而言。
《老子·道德经》有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羲之临池习字洗墨,几十年下来池水被墨色染黑;智永将自己困在一间屋里练书法,把用坏的毛笔扔进大瓮,十几年下来竟然攒了好几大瓮,智永将这些用坏的毛笔埋起来,称为“退笔冢”;赵孟頫日书万字,终成一代宗师。
其实从隶书蜕变成楷书,是一个很自然的趋势,在印刷术尚未问世时,随着文字的广泛使用,大量的书籍,文告,经卷都需要人工手抄,尽管隶书比小篆书写起来便捷得多,但隶书中每字多带波捺,而这种具有装饰性的波捺最容易影响书写的速度,于是古人就在书写时逐渐地扬弃了这种并无实际意义的波捺,采用了回锋收笔的方法,书写起来就更流利便捷,这样就形成了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