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一1946年出生,我国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医学教育家、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主任医师。胡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心血管疾病科研、临床诊治、预防和康复等领域的研究,是我国心血管病方面的权威专家之一。胡大一的父亲李公恕是著名的眼科医生,母亲胡佩兰是妇产科医生。
——封宁/文阅读提示:昨天推的心脏康复概念很多人说是广告,其实那是提一个概念,今天推出具体的,而且是权威人士的理念。无论是放了支架、装了起搏器,还是做了搭桥手术,出院以后究竟怎么吃药,许多患者都还一头雾水。
心房颤动是一种伴随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与高龄相关的常见心律失常,机制复杂,病因不明。一个无任何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无器质性心脏病的阵发性心房颤动年轻人和90岁老人的慢性持续性心房颤动,可以视为完全不同的疾病。
在心血管病诊疗中,医生不但要重视患者心脏器质性病变,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这就是“双心医学”。近日,全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胡大一,受邀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医医院,带来了他的“双心医学”理论,为大家打开了心脏诊疗新世界。
心脏康复的定义是指应用多种协同的、有目的的干预措施,包括康复评估、运动训练、指导饮食、指导生活习惯、规律服药、定期监测各项指标和接受健康教育等,使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回归正常社会生活,并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临床上有许多不同的“症状”,如胸闷、胸痛、腹痛、心悸、发热、头痛、黑曚、晕厥…患者不可能挂了门诊或急诊号,见到医生会先说“病”,“X医生,我得了心肌梗死,你救救我”,而只能因感到“胸痛”等“症”去寻求医疗服务的。
12月4日,由深圳市医师协会、深圳市老年病学会、深圳市健康管理协会主办,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承办的“首届大湾区心脏康复高峰论坛暨第七届深圳市老年医学论坛暨深圳市医师协会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深圳观澜隆重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