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又称“消渴”,主要表现为多饮多食。分为上、中、下三消,上消属肺,伴咽喉发热、口渴过甚、多饮;中消属胃,消谷善饥,形体反瘦,自汗,小便频数;下消属肾,伴有小便过多,尿中沉淀,小便浑浊,面目黧黑。取穴:(1)地机——取穴时从阴陵泉直下四横指,胫骨后缘,力偏向胫骨后缘上。
中医如何治疗糖尿病?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辨证施治,一般将糖尿病分为气阴两虚型、阴虚热盛型和阴阳两虚型等。气阴两虚:大多数的糖尿病患者为续断此证。表现为乏力、气短、自汗,动则加重,口干舌燥,多饮多尿,五心烦热,大便秘结,腰膝酸软,舌淡或舌红暗,少津,舌边有齿痕,苔薄白或少苔,脉细弱。
对于我们糖尿病人来说,最主要的就是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的问题,胰岛属于胰腺,在中医里的五脏六腑没有明确提出有胰腺,但胰腺的功能是中医里的脾肾二脏的功能,也就是说胰腺的外分泌功能归属于传统脾脏的主运化,而其调节血糖的内分泌功能则归属于肾。
这里提醒大家必须要用心疏通的两个穴位就是三阴交穴和横骨穴,因为大多数人这两个穴位会堵塞得很重,疏通时会很疼,所以大家在疏通时最好选择是在自己泡澡时或出汗的时候或在被窝里疏通,这样疼痛感会轻一点。把健康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让世人健康快乐!
张锡纯认为消渴症多因元气不升而致肺体有热,或因脾胃湿冷,虚火衰微而致肺胞失津,消渴即生。糖尿病,这里指的是二型糖尿病,古人称之为消渴,有上消中消下消之分,上消主要是喝得多但是口渴,中消主要是消谷善饥,特别容易饿,吃得多,但总想吃。
糖尿病瘀血证《血证论》中记载“瘀血在里,则口渴,所以然者,血与气本不相离,内有瘀血,故气不得通,不能载水津上升,是以发渴,名曰血渴,瘀血去则不渴矣”,如前文所言,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发为血瘀,亦或燥热伤阴,阴虚燥热更甚,耗津灼液,血留滞而为瘀,即不论何种证型,多兼血瘀。
糖尿病,中医称之为“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本病病因比较复杂,治疗起来也并非易事。现将邓铁涛、方和谦、朱良春等七位国医大师治疗糖尿病的经验方,介绍如下,以飨同仁。邓铁涛:经验方邓铁涛 首届国医大师(1916.10-2019.
自己这几年血糖高,减肥锻炼管住嘴,一通操作下来,效果始终不理想,老婆说,不行就吃药吧!自己也照猫画虎,认真演练一番,想到推完一次,降个一到三个点,自己就有救了去,做的更加努力,做完马上用血糖仪测试,结果一点变化也没有,心想可能自己手法和力度可能没有做到位,于是又详细看了两遍视频,重新开始,一推一拉,七七四十九下,扎手指头再测,还是没啥变化,自己一想,也就笑了,如果降糖效果如大师所说的好,降糖如此简单,还要打针吃药干嘛,也就释然了。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文案丨朱大夫健康科普编辑丨朱大夫健康科普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时代,糖尿病如同一位不速之客,悄然潜入我们的生活,给无数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