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为了实现5%左右的经济增速,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是十多年来货币政策首次从“稳健”转向“适度宽松”。那么,今年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究竟“宽”在哪里?
每经记者:张怀水 每经编辑:陈旭每经讯 2025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胡晓炼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专访。胡晓炼认为,当前实施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与15年前实施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虽然表述一致,但内涵还是有不小的差异。
1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上游新闻记者在发布会现场了解到,2024年货币政策取得了较好成效,金融总量合理增长,贷款利率稳步下行,2025年将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布会现场。
红星资本局3月2日消息,2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全国工商联、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联合召开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会议强调,各方要增强协同联动,推动完善融资配套机制,下大气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共同营造更优的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2025年全国两会正在进行。随着政府工作报告出炉,2025年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和重点工作也浮出水面。《金融时报》记者独家采访了多位央行系统的全国人大代表,一起听听他们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思考和理解。实现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动力何在,政策何为?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部署今年货币信贷工作。2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发布消息称,近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召开2025年上海货币信贷工作会议,总结2024年上海货币信贷工作,传达人民银行2025年全国货币信贷工作电视会议精神,部署2025年工作任务。
央视网消息:记者1月4日从中国人民银行了解到,2025年中国货币政策基调为“适度宽松”,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包括择机降准降息,以保持流动性充裕,金融总量稳定增长。“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如何支持实体经济?来听听有关负责人的解读。
袁正 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明确提出“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12月9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对明年的宏观调控政策定调时,也明确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来源:人民网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新华社北京3月14日电 中国人民银行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两个月,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6.14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比上年同期多1.32万亿元。专家表示,金融总量继续保持合理增长,体现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对实体经济保持较强支持力度。
中国人民银行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两个月,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6.14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比上年同期多1.32万亿元。专家表示,金融总量继续保持合理增长,体现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对实体经济保持较强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