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臼”和“”这两个字的字形区别就在于下面一横是否断开,其音和义就完全不同了。臼一般上了一点岁数的人都知道,是舂米的臼,古时掘地为臼,后来穿木头或石头做臼,凵,像臼形,中间的部分是米,象形字,读jiu,去声。臼以“臼”为部首的字有舂、臿、舀、陷、稻、舊等音ju,平声,和举字音相近。
在古代,臼、碾、碨、磨、碓、砻这些谷物加工工具的演变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从最初的石器时代到后来的铁器时代,这些工具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下面将具体探讨这些工具的发展演变过程:小草石臼桂花树1.臼(碓):臼是最为古老的谷物加工工具之一。古代称为“碓”。
现在说的“石臼”,指的是日照市东港区石臼街道。这里,濒临黄海,自古就是日照的海隅要塞。石臼之称,一传自宋代始,有漂泊海洋的渔家在东南隅岬角驻足拴缆,上岸舂米为食,形成多处臼状石坑,故称“石臼”;又传宋代岳飞部将李宝破金后屯兵此处,用“石臼”杵米而得名。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农业大国,在中国的大地上,170万年前就有了原始人类的活动,距今1万至4000年前,也就是史称的新石器时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先人们创始了农业。既然人类开始了农耕时代,农具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生产力低下的时代,我们的祖先都在用什么来耕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