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上午,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我列席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听“两高”报告时,我特别注意到,2021年人民法院严惩窃取倒卖身份证、通讯录、快递单、微信账号、患者信息等各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
据媒体报道,日前在上海、杭州等城市的酒店入住,已经不再需要刷脸认证,只需要出示身份证登记即可。在上海一家酒店的前台,甚至还有一张提示牌,写着“严禁对已出示本人有效身份证件的旅客进行‘强制刷脸’核验”“严禁发生不‘刷脸’不能入住的问题”等。
央广网北京8月23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江晓晨)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只要提供身份证照片,无需经过当事人同意,就能让他成为一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或股东。这事儿听上去不可思议,但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发生了。
6月7日,萧鹏和代理律师到宁乡市法院参加庭审。 澎湃新闻记者 朱远祥 图买车险过程中被“刷脸”——人脸识别,车主萧鹏认为被侵权。他为自己的“脸”,打起了官司。“很多人可能对自己的这张脸无所谓,但人脸信息是敏感的生物识别信息,一旦泄露危害很大。
《起底“防沉迷”黑灰产》系列报道②去年以来,应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要求,网络游戏服务平台不断优化电子身份认证机制,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除要求他们用真实姓名、身份证号注册游戏账号外,部分企业还打造了多重“人脸验证”关卡,严防未成年人使用成年人账号登录游戏。
当下,“人脸识别”技术被广泛运用。人脸信息是具有不可更改性和唯一性的生物识别信息,公司、商户等市场主体收集个人信息的权限如何?应该经过怎样的授权?在执法过程中,行政机关应当如何发挥积极作用监管人脸识别技术运用、打击非法收集使用人脸信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