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11月,卡特·霍尔顿第一次离开美国到中国,并经上海、汉口、西安到达甘肃。从1923年—1949年期间,卡特·霍尔顿曾多次到达中国传教,其间他拍摄了许多非常珍贵的反映民国时期甘肃撒拉族、东乡族、回族、藏族和汉族等民族经济社会风貌的原始影像资料,为宗教学、民俗学、社会学的历史记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前住土窑洞,现在住楼房,水电暖齐全!”“以前小孩上学远,现在家门口就能上学,太方便了!”“以前看病难,现在医院就在小区隔壁!”……谈起搬出偏远大山,住进环县富润小康嘉园易地搬迁点的美好生活,居民们满脸笑容,有说不完的幸福。环县富润小康嘉园易地搬迁点。
中新网兰州8月2日电 (戴文昌 杨艳敏)位于甘肃省张掖市的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经过70年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农牧民从帐篷到楼房、从游牧生活到集镇安居乐业,日子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现在的牧区生活,处处洋溢着现代文明气息,农牧民生活迈向新时代。图为牧民新居。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祁玉洁“安居”是“乐业”之基石,它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今,高君萍终于实现了这一梦想,她的新家位于会宁县钟鼓楼安置小区,窗明几净,一尘不染,阳光洒满客厅,温暖而宜人。
【新春走基层】易地搬迁群众的幸福生活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蔡文正正月初三,会宁县钟鼓楼易地搬迁安置小区内,一个个喜庆的大红灯笼高高悬挂,随风摇摆,将小区装扮得格外喜庆。正午时分,走进小区住户李琼林家,只见窗明几净、一尘不染,阳光铺洒在客厅内,暖意融融。
【新春走基层】易地搬迁群众的幸福生活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蔡文正正月初三,会宁县钟鼓楼易地搬迁安置小区内,一个个喜庆的大红灯笼高高悬挂,随风摇摆,将小区装扮得格外喜庆。正午时分,走进小区住户李琼林家,只见窗明几净、一尘不染,阳光铺洒在客厅内,暖意融融。
“新房子空间大、环境好、户型也不错,以前的老邻居还住在一起,生活越来越好了,现在干啥都有劲儿了。”坐在宽敞明亮的新房里,民勤县大滩镇上泉村村民潘玉青高兴地说。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让潘玉青和他的乡亲们“搬”来了好日子,“搬”进了幸福里。
今年以来,镇原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合理改造升级城市基础设施,为居民打造舒适、宜居、便捷的生活环境,让老城换新貌,让群众安心又舒心。日前,记者走进镇原县西区热源厂,这里现代化设备一应俱全,各种机器相互配合,开足马力,全力保障西区居民正常供暖。
近年来,正宁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品质提升为重点,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运营,全面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推动生产、生态、生活空间有机融合,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做好精雕文章,下足绣花功夫,不断提升城市宜居水平,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编者按: 甘肃地形宛如“玉如意”,从东到西延绵1600多公里,地貌多样,文化多彩,产业多元……甘肃到底是什么样子?甘肃独有民族青年应邀走进各地,推出《裕固族姑娘带你看甘肃》系列报道。第19期,由特邀主持人白东花、赵艳、常海玲、常静带你看甘肃乡村变化。
甘肃省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地形呈狭长状,地貌复杂多样,有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同样有绿地和草原。甘肃有两个非常美的小城市,一个是天水,一个是张掖,非常适合养老,但是情况却截然不同。
中新网兰州3月20日电 (魏建军 刘潇 史静静)“能吃到一碗热饭,比啥都强!”71岁的甘肃平凉市灵台县星火乡小塬村村民张安胜感慨地说,自从住进了“幸福互助院”,每天除了能吃上热气腾腾的饭菜,与老友们日常寒暄下棋,是他保持快乐的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