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社】新华社北京12月1日电 题:北京地下还有“一环”?揭秘首都这条供水环路新华社记者田晨旭今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十年来,超106亿立方米“南水”奔涌入京,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600万。“南水”抵京后如何“分发”至千家万户?答案就藏在北京的一条供水环路里。
央视网消息:一泓碧波三千里,川流不息,润泽沿岸民生。南水北调工程是国家的战略性工程,分为东、中、西三条线路。其中,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短片来了解一下这条输水生命线。
其中隧洞工程全长13.18公里,为全线控制性工程,采用一台直径4.33米双护盾TBM独头掘进11.822公里,为河南首个TBM掘进隧洞,该隧洞穿越采空区、断层、岩溶等多处不良地质,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是国内极少见的小断面、长距离的引水隧洞。
来源:新华社东线泵站提水,中线巨槽输水。总长2899公里的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犹如两条巨龙,跨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穿过京津冀豫苏鲁皖7个省份,将南水送达北方。南水北调是国之大事、世纪工程、民心工程。
央视网消息:2024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通水10周年。记者从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了解到,截至6月12日下午3时20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已向北京输水达到10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600万。
“龙头开、南水来”。如果说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大水缸”,那么陶岔渠首枢纽工程毫无疑问就是“水龙头”。陶岔渠首枢纽工程位于河南淅川县九重镇陶岔村,作为南水北调中线输水总干渠的引水渠首,担负着向河南、河北、北京、天津输水的重要任务。在陶岔渠首大坝,清澈的江水滔滔奔流。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的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沿线开挖渠道,工程全长1432公里,途经河南、河北、天津、北京四省市,缓解了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同时改善了沿线受水地区的生态环境。
(配本社同题文字稿)湖北丹江口市清漂队队长杨力(左)和清漂队队员在丹江口水库进行清漂作业(2024年10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 伍志尊 摄在丹江口库区河南淅川县鹳河流域城区段,南阳市生态环境局淅川分局工作人员记录采样水质情况(2024年11月28日摄)。
前言:6月5日至6月7日,记者跟随“一泓碧波三千里——书写十年新画卷”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团赴南阳、焦作、郑州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一线,走访水源保护区、输水沿线区和受水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探寻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中部地区崛起的发展“密码”,切实感受沿线城市发展的澎湃“脉动”。
记者从北京市水务局了解到,北京市南水北调重要配套工程——河西支线工程取得节点性进展,18.8公里输水管线基本建设完工,中堤泵站修建完毕,具备向丰台河西第三水厂供水的条件,这也代表着北京西南地区已具备接通“南水”的条件。
近日,站在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明渠堤岸上,朝不远处的青兰渡槽望去,渠面波光粼粼,清澈的南来之水静静流淌,不时有小鸟从水面掠过,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10月29日,高铁列车驶过水清岸绿的滹沱河石家庄段。 河北日报记者 田 明摄“通水以来,青兰渡槽运行一切正常。
极目新闻记者 丁鹏1月15日,一网友发视频称,南水北调工程河北保定唐县段一护坡存在排水管,有水流直排工程总干渠。15日下午,极目新闻记者从南水北调中线唐县管理处了解到,这是强排泵站抽出的地下水,是工程为平衡总干渠水位和沿线地下水位的护渠措施。
【来源:石家庄长安网_省会要闻】模板安装、钢筋捆扎、铁锤叮当……1月15日上午,在位于桥西区石获南路的四支渠(新华路—南泄洪渠)新建工程施工一标段(新华路—工农路)工地现场,各项工序有条不紊。四支渠(新华路—南泄洪渠)新建工程正加速推进,整体工程预计2025年6月30日前完工。
新春新气象,奋进正当时。2月6日,蛇年春节喜庆的气氛还未消散,四支渠(新华路-工农路)新建工程一标段施工现场已经开工建设。详情戳视频上午,在四支渠一标段新华路施工现场记者看到,工人师傅正在双孔箱涵施工现场搬运钢筋,技术员高梦昶也是不断提醒工人师傅摆放钢筋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