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成都2月2日电 (记者 贺劭清)记者2日从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简称“成理地灾国重实验室”)获悉,该实验室科研人员建立了迄今为止最全面的汶川特大地震震后滑坡活动数据库,揭示了震后滑坡活动的时空演化规律,并推断出世界范围内强震地质灾害会对生态碳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扎实推进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严格落实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坚持不懈保护修复草原生态,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7.4%,草原植被盖度保持稳定及趋于好转的草原面积达到87%,草原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生态功能不断增强,草原生态持续向好。
辽宁植被生态质量和空气质量怎么样?答案是“明显改善,2022年达到最优”。8月1日,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省气象局相关负责人通报了全省植被生态质量和空气质量气象监测评估情况,给出了上述评估结果,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东北新闻网、北斗融媒讯8月1日,辽宁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辽宁省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袁子鹏介绍,卫星监测结果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辽宁省植被生态质量和空气质量明显改善,2022年达到最优。据介绍,2000年以来,辽宁省生长季(4~9月)植被覆盖度呈明显增加趋势。
4月1日,中国气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了《2021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公报显示,2021年全国植被生态质量达2000年来最高,水土保持功能持续提升,“这样的成果主要得益于国家实施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加上2021年我国常年缺水的北方和西部大部地区降水偏多,为植被生长提供较好的水分条件。”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蓝蓝天工作室】7月4日,中国气象局发布《2022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评估了2022年和2000年以来气象条件对地表生态状况的影响情况。这一连续第七年发布的全国生态气象公报显示,2000至2022年,全国有91.9%的区域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呈提高趋势。
7月4日,中国气象局发布《2022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侧重评估了2022年和2000年以来气象条件对地表生态状况的影响情况。其中,2022年全国植被生态质量为2000年以来第三高,水热条件总体好于常年、差于2021年。
来源:【冰城+】市气象局日前发布2023年度《哈尔滨市生态气象公报》。《公报》显示,2023年哈尔滨市95%的区域植被生态改善明显。据悉,市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利用多源数据,在省生态气象中心技术支持下,对2023年度哈尔滨市气候特征及生态状况进行评估,并形成《公报》。
6月29日,寿光市海洋渔业发展中心与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潍坊市寿光支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全省首单海洋生态植被救治保险条款(互花米草防治专用)在山东省寿光市试点落地,为寿光市前期完成互花米草清理的4080亩沿海滩涂提供海洋生态植被救治408万元风险保障,下步将在寿光市沿海滩涂
7月4日,中国气象局发布《2022年全国生态气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侧重评估了2022年和2000年以来气象条件对地表生态状况的影响情况,这是中国气象局连续第7年发布全国生态气象公报。相较于往年,2022年公报的主要内容呈现出如下变化和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