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Intel 将混合架构引入 PC ,至今也没能让所有用户接受这一改动。虽然 P+E 核心设计 帮助我们更好理解鸡兔同笼问题 带来了额外的多线程性能提升,但对于游戏玩家们可就不那么友好了。关了吧觉得亏,不关吧又要时不时担心大核偷懒、小核冒汗。
要弄清楚英特尔为何要采用大小核设计,就不得不提英特尔和AMD两家的产品战略,AMD采取的产品战略是使用“胶水核心”,分离式的CCD设计有利于降低成本且大量流片,缺点是单核性能差,内存通讯延迟高,对游戏这种内存敏感型应用不友好。
近两年Intel发布的12代和13代CPU,采用了异构大小核设计。什么是大小核呢?简单来说就是大核为性能核心(Performance Cores)、小核为效率核心(Efficiency Cores)。为什么采用大小核呢?主要是平衡处理器的性能和功耗。
今天给大家讲一下设置CPU核心数量的一个方法,它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个就是说有的程序兼容性不好,不支持很多核的cpu,必须要降低cpu核心数量,这一类的程序比较少特殊,在很早以前有个别的程序是有这种情况的,另外一个作用能使电脑变得比较慢比较卡,如果家中有孩子的情况下,想限制他玩游戏可以降低CPU的核心和降低内存,让电脑比较慢比较卡,从而达到使孩子不玩游戏目的。
为了应对来自ARM阵营的挑战,英特尔曾在第10代酷睿时期推出过代号为“Lakefield”的混合酷睿平台——酷睿i3-L13G4和i5-L16G7这两颗处理器首发英特尔Foveros 3D封装技术和混合CPU架构,采用了类似ARM big.LITTLE大小核技术,内置1+4大小核组成的5核心,结合7W的TDP,可以帮助移动设备进一步瘦身。
AlderLake-S是英特尔首批大规模量产的10nm桌面版处理器,此前称之为10nmEnhancedSuperFin,这对英特尔来说意义重大,标志着其在轻薄本、游戏本、服务器、台式机等所有产品线都完成了工艺制程与微架构的全面换代,14nm和Skylake两位老朋友将彻底告别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