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会出现那么多公知# 公知,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公共知识分子,是一群具有广博精深的知识结构,具有广阔的视野,具有忧国忧民你情操,具有独立的思考批叛精神,应该是属于人层金字塔结构中接近顶层的高层部分,是国家民族的智囊团队的源泉。
中国公知从万人追捧的意见领袖,到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中国公知对中国人的40年西方启蒙教育失败了吗?1978年,中国宣布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普通百姓想要获得外界的信息,除了收音机,剩下的就是一本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的杂志!
说了很久要写一本关于中国公知的研究专著,但鉴于种种原因,迟迟未动笔。在十几年前,公知可是一个好词,代表着独立思考、关心社会、直言敢谏等等无数种正面品质,他们还有另一个更牛的称呼叫“意见领袖”,又叫“无冕之王”,其风光可见一斑。
那时候历史虚无主义横行,诋毁前三十年、否定新中国历史、否定革命,美化西方制度、赞美西方文化的文章言论充斥网络,质疑刘胡兰、黄继光、狼牙山五壮士等革命英烈,为秦桧、刘文彩、张灵甫等翻案成为“潮流”,茅于轼、袁腾飞是其代表人物,其他知名不知名的公知不计其数。
“大节全无,小节全碎,无耻之尤,登峰造极,实乃中国公知祖师爷是也。”比较准确的评价,个人觉得应该是这样的:胡适是一个极端矛盾的人物,是一个相当立体的人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是一个一言难尽的人物,是一个十分奇葩的人物,是一个深度“分裂”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