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孙姓委员会常务副会长、河南省档案馆·老家河南家谱馆副馆长孙三治和起源地品牌运营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起源地文化传播中心副主任孙永清就姓氏起源、姓氏文化研究工作、文化IP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探讨了起源地和姓氏文化研究会之间的融合发展、文化产业创新
开封市清明上河园上演实景剧《岳飞枪挑小梁王》,扮演岳飞的演员(左)与扮演小梁王的演员在表演马战(2016年4月2日摄)。开封曾是中国最繁华的城市之一,传世名作《清明上河图》定格了一千多年前的盛景。新中国成立后,开封是河南重要的工业基地,却在此后的发展中落伍。
本报讯(记者 金京艺)6月30日,2023河南省文旅文创发展大会签约仪式在洛阳举行。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战营,副省长张敏出席并见证签约。作为此次大会配套活动之一,签约仪式遴选10个重点文旅项目和11个重大“引客入豫”项目现场签约。
今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河南省主会场设在信阳博物馆。在活动上,2022年河南省博物馆志愿服务典型案例、2022年度河南省优秀陈列展览、2023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项目表彰、颁奖仪式同时进行。
自2018年原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进行整合重组,“文旅融合”早已成为中国文旅行业政策调控、产业转型和项目创新过程中最基本的战略共识和市场共识。在此背景下,2021年河南省委提出了“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为河南文旅产业的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
来源:河南映象网映象网讯(记者 阮海峰 文/图)精致到动物羽毛、人物头发都纤毫可见的蛋雕,炫酷的中国原创机甲,暖心治愈的可爱动物元素潮流玩具,精彩纷呈的非遗展演,华服美女游街,弯弓射箭、投壶……传统文化与潮流趣玩相结合,连续五场文创潮玩巡展主题系列活动即将精彩来袭!
中原大地上,奇崛壮丽的自然景观星罗棋布;历史长河中,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亘古至今。如何立足资源优势,加快文化旅游强省建设?河南提出“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依托丰厚历史资源和自然风光优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高质量文旅产品供给满足人民群众精神生活新期待。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来源:【黄河网】文丨李锟黄河河南段地理位置特殊,是黄河下游治理的重中之重,历代该河段的治理文献堪称洋洋大观。1922年,河南河务局(前身为1913年成立的河南河防局,1919年改为河南河务局,为统筹领导河南省黄河河务之机关)在全国范围内率先编纂首部江河志——《豫河志》。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2025年3月1日,第三届周口伏羲书展在周口市淮阳区伏羲文化广场正式启动,图为开幕式现场盛况。杨正华摄清晨的太昊陵,晨曦微露,空气中弥漫着香火的气息。多少年来,这里一直是人们祈福纳祥之地。香客们手持高香,虔诚叩拜。
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创了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新局面。分析增强文化认同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效能与现实路径,是极为重要的理论命题。一、文化认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互动关系从历史逻辑看,中华文化的生成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具有历时态上的同一性。
到老家河南,走一走、看一看,来一次寻根之旅,赴一场心灵之约,品味文化、游览山水、悦享人生。据记者了解,近年来,我省持续坚持文化创意时尚新潮的理念,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给人以探古寻宝的惊喜、洛邑古城的汉服如织带来了穿越古代的新奇、“数字龙门”还原了千年石窟的华彩风貌、《大宋·东京梦华》《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等创意演出营造出身临其境的观赏体验,让人走进娱乐场景、进入故事情节、感悟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