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秦腔剧团非常多,还有许多的演艺机构也在演戏、唱秦腔,基本上关中各个县都有秦腔剧团,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为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众多的剧团之中,对大家影响最深远的,在观众心目中地位最高的有三家,分别是西安易俗社、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和西安三意社。
在陕西,秦腔剧团太多了,各个县里也有自己的剧团。真正能登上大雅之堂的却只有三家,那就是大家熟知的易俗社、研究院、三意社。三家剧团中,老戏迷朋友们对三意社的戏比较认可,特别是侯马版的《裱花》选段百听不厌掌声不断。火焰驹里的《裱花》选段,侯红琴老师和马璐璐搭配太完美了。
陕西秦腔几大院团纷纷走出去,所到之处,戏迷人山人海。按照三意社的戏讯,正月十六至二十三,将在宁夏固原市彭阳县体育场,演出《黑叮本》《三滴血》《法门寺》《火焰驹》《玉堂春》《铡美案》《杨门女将》《五典坡·前本》《金沙滩》《五典坡·后本》《安国夫人》《周仁》《生死牌》《狸猫换太子》《母子恨》《龙凤呈祥》等二十本秦腔经典大戏。
编者按:为展现陕西厚重文化底蕴以及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成效,央广网陕西频道策划“诵读古韵 诗路长安——经典大家谈”系列报道,采访陕西省文化领域的代表人物、文化学者、诵读名家等,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陕西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传承发展,展现陕西省文化事业的发展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陕西实践
记者今日从西演西安三意社了解到,从9日至15日,百年三意社将在易俗大剧院连续为观众带来《龙凤呈祥》《火焰驹》《三滴血》《铡美案》《周仁》《母子恨》《玉堂春》七部经典大戏,且每部演出都由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挑梁,引人期待。
从苏长泰于民国四年全班成立长庆社算起,三意社走过了整一百个年头。商县虽处秦岭深处,戏曲活动却算兴盛,这里流行的戏曲剧种就有汉调桄桄、汉调二黄、弦子戏、花鼓戏等,甚至本县的武大脚还把二黄戏班带到关中,促成了关中二黄的滋生、繁盛。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西安易俗社、西安三意社,还有宝鸡剧团、周至剧团,以及甘肃和宁夏的各大剧团都在轮番上演拿手好戏。总的来看,三意社是这个春节演出季的最大赢家,从大年初三一直要演到三月底,安排了近80场大戏。
【来源:西安晚报】不仅大戏精彩,还有名折荟萃——本届秦腔艺术节除了在西安的主体部分外,还有多台折子戏演出在渭南大剧院精彩上演。11月2日下午及晚上,西演·西安三意社就携12出折子戏精彩亮相渭南大剧院,为当地观众带去西安百年老社的青春风采。
当年,苏长泰怀抱“三意结盟、共图大业”的信念,背负戏箱三闯骡马市。直到第三次,苏长泰与老搭档们整理出《火焰驹》的雏形,以其鲜明的叙事和铿锵悲壮的唱腔,这部戏终于在骡马市一炮而红,从此开启了三意社的百年辉煌。
为助力秦腔艺术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事业,推进百年三意社秦腔艺术风格更好地继承发扬、创新发展,11月18日,具有近130年办社历史的西演·西安三意社在古城举行了“西安三意社秦腔艺术传承研究中心”揭牌暨秦腔苏派艺术传承人张涛收徒仪式。
中国戏剧梅花奖是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主要是表彰年龄45岁以下的中青年戏剧演员,在表演艺术上取得突出成就,为中国戏剧的继承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首届戏剧梅花奖开始于1983年,当时只设了戏曲、话剧2个奖项,以后逐渐设戏曲类、话剧类、歌剧类三大奖项,到2023年已评31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