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郭歌5 月 12 日,在新郑裴李岗遗址,记者看到正在考古发掘的墓葬中,墓主人左肩位置放置着一个陶罐。“这并非偶然,在我们发掘的每个墓葬中,墓主人的陪葬器里都有陶罐,我们经过对陶罐中残留物的分析,推测出这应该是一个用来装酒的陶制酒器。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的重大文化工程。他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早期发展的历史脉络怎么样?中华文明起源有哪些鲜明的特点?
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陕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文化积淀深厚,历史上先后有十四个朝代在此建都,留下丰富的文物古迹。多年来,陕西先后发掘遗址千余处,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和科研标本,既有百万年前的人类遗迹,也有迈入文明进程后的新石器时期遗存,还有见证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的丰富遗存,更有代表国家文化的都城遗址与帝王陵寝。
光明日报记者 刘勇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李晓岑中华民族最早的龙崇拜从何而来?世界第一块真玉背后反映出怎样的文明新高度?8000年前的西辽河流域孕育了怎样的中华文明之源?不久前,以“八千年西辽河文明之光”为主题的首届查海论坛在辽宁省阜新市举行。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继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又一项由国家支持的多学科结合、研究中国历史与古代文化的重大科研项目。该项目首先进行了为期三年(2001—2003年)的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