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21日新媒体专电(记者周科 吴小康)“差生班”到底啥样?这样的学习环境对孩子成长有着怎样的影响?一位亲历者向记者讲述了他的真实经历。(小标题)升学“全军覆没”现年35岁的小常初中毕业后就学起裁缝,之后离开中部某省老家到南方地区打工。
为了调动农民学员学知识、强本领的积极性,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部门一改过去培训农民“老师台上讲,学员台下听”的老模式,采取让学员登台主讲、互相交流学习实践经验的方式,不仅增强了农民学习农业知识的兴趣,而且有效提高了农民理论应用实践的能力。
邀请名师以互动讲坛方式对话授课,学生与业内大腕面对面交流。11月30日起,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开创的“传媒名师面对面”系列课程正式开讲。高峰、童宁、时间……二十位中国纪录片领域杰出的导演、制作人,将一一走进课堂,与在校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
【来源:青岛晚报】青岛滨海学校 七年级4班 戴修涵数学课上,不时有同学要做蹲起。回答问题少了步骤时,张老师会让同学做蹲起;上课发呆大脑不思考问题时,张老师会请同学做几个蹲起;抱着侥幸心理去抄作业,却被张老师用他那独特的方法检查出来时,那么……哼哼!即使有人不情愿,却也不敢不做。
“心肺复苏是最有效的急救技术,是针对心跳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救命技术。”前不久,一堂特别的急救课在青浦区思源中学授课。台上的老师来自于上海红十字会,授课的主题是“学校心肺复苏应急救护”。急救员的职责和主要步骤是什么?遇到异物梗阻和过敏反应该如何处理?
极目新闻记者 肖杨实习生 王清扬通讯员 张栋萍“这样的老师上课才有意思啊!”“什么时候有他的课,想去!”近日,武汉城市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部管理系教授浦震寰的授课视频在网上广泛传播,其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受到学生们的热烈好评。
在华南师范大学(下称“华师”)有一门思政课,只能容纳100余名学生,在开放选课系统时,选课人数却能达到几百人。上过课的学生,还直呼“听不够”。上这门课的,正是华师“网红”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永刚。站上讲台以来,张永刚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
4月24日晚,在武汉市武昌区数创大厦27楼,二十余名青年围坐在长桌前,各自手里拿着一个圆环和一根项链,一边聚精会神地听着台上的老师讲解,一边试图将圆环套进项链中。这是武昌青年夜校正在进行的“魔术教学与赏析”课。王老师正在讲解魔术。
移动互联网时代,00后中学生多是“网络原住民”。针对这些问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组成“中学生认知特点、思维方式与思政课学习状况”课题组,依据认知心理学的规律,对全国七省初一至高三学生进行抽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