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以来,公司流转集体沙荒地2.8万亩,累计投资1.5亿元,栽植梭梭1.5万亩,营造樟子松、文冠果、杨树等农田防护林近10万株,综合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成了中药材肉苁蓉荒漠化治理沙产业示范基地,在乌兰布和沙漠形成一片绿洲。
央广网巴彦淖尔4月12日消息(记者魏全民)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这片充满生机与挑战并存的土地,坐落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河套平原源头。地理位置特殊,介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干旱带与半干旱带之间,处于“三北”地区中八大沙漠和四大沙地中部核心地带,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双重挑战。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杜建辉3月,正值肉苁蓉春季收获期,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缘的且末县河东生态治沙基地梭梭林中,且末县老兵治沙队成员田来群带领工人忙着采挖肉苁蓉。3月26日,且末县老兵治沙队成员田来群正在采挖肉苁蓉。
中新网新疆新闻5月24日电(买赛地·买买提明 叶小东)在长期防沙治沙实践中,洛浦县发展了以肉苁蓉、枸杞、沙棘、沙枣、苜蓿等沙区特色节水型林草产业,走出了一条符合自然规律、符合本地实情的特色防沙治沙道路。
11月13日,在一师十一团十四连附近荒漠上的红柳丛里,职工买吾兰在查看肉苁蓉晾晒情况。朱志升摄11月28日,二师三十四团职工在将采收的肉苁蓉装箱。 史瑞霞摄图为二师三十八团大肉苁蓉种植基地里开花的肉苁蓉(资料图片)。
近期,吐鲁番市鄯善县6万亩肉苁蓉陆续迎来开花季,鲜艳的花朵盛开在沙漠中显得格外美丽。近年来,鄯善县迪坎镇迪坎村村民在沙漠和荒漠地带种植梭梭套种肉苁蓉,不仅防沙治沙、改善生态环境,还能从沙里淘“宝”,获得一份不错的收入。
在我国的西北有大片的沙漠戈壁,那里人烟稀少,农作物不易成活,风沙成了这里的老朋友,时不时来一下,还可能刮到华北地区,这就是老百姓通常看到的沙尘暴,几十年了,国家也是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修建了三北防护林用来防止风沙入侵华北,同时对防风固沙改变土壤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一代一代的治沙人把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这片沙漠戈壁滩,也创造了一个一个的奇迹!
中新网青海都兰8月1日电 题:柴达木盆地开出万亩“沙漠人参”花 创收兼顾生态作者 陈宗淇日前,记者来到柴达木盆地(都兰县)仿野生肉苁蓉种植基地(以下简称“基地”),该基地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巴隆乡科尔村。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14日讯 管花肉苁蓉有“沙漠人参”之称。野生管花肉苁蓉在我国自然分布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周围地区。经过省市科技人员的不断努力,在东营市垦利区兴隆生态林场成功培育出了管花肉苁蓉,并且还实现了丰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