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在二十四节气中“排行”十四。《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提到:“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出伏,处暑过后,秋凉时常来袭。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科王晓素主任医师表示,暑去秋来,季节更迭,人们的养生也应顺应节气转换而有所改变。
霜降已过,立冬将至,此时正是阴气收藏的季节。很多朋友可能都听说过《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的一句话:秋冬养阴,但是但对其含义却不甚理解。那么秋冬为何要养阴,又该怎么养呢?一、秋冬为何要养阴明明秋冬时节气候寒凉,为何还需要养阴呢?
11月8日立冬,中医养生保健常提到秋冬养阴,到底如何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省中医院)老年病科主任、主任医师毛以林教授介绍,中医学中的人体之“阴”,是指精、血、津、液。这些营养性液体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也是阳气化生的物质基础。
冬天天气冷,很多朋友都想着冬天是不是补一下阳气会更好,抵挡寒冷。但是却发现,一补就补出来一身火气!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在《黄帝内经》上就已经说了:“四时阴阳者,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意思就春夏才是养阳气的好时候,而秋冬则是应该以滋阴为主!为什么这么说呢?
很多人都知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中医养生的经典大原则,而对于女性,正确养阴也尤为重要。但很多人却不知道如何正确养阴,尤其时令一过立冬,就准备大肆进补。全国名中医罗颂平提醒,秋冬乱补反而容易伤阴。那么应该如何正确养阴?羊城晚报记者采访妇科及皮肤科中医专家,一一讲解。
前不久迎来了秋季的第四个节气秋分。秋分这天阴阳相半,昼夜均长,天气由热转冷,让大家感到“一场秋雨一场寒”。据湖南省气象台消息,国庆期间湖南地区早晚温差较大,需适时增添衣物,加强流感、呼吸道和心脑血管等疾病的预防。
秋冬要注意养阴,不要吃燥火的东西,比如桂圆、大枣、姜这些就属于是大便稀的人,体质比较弱的吃。秋冬养阴,春夏养阳,秋冬天就是山药、莲子、百合,特别对你来说大便比较干,多吃点藕炖的这些东西,嚼藕不消化,吃汤也可以叫。
来源:【吕梁日报-吕梁新闻网】秋季的到来不仅为我们带来了宜人的环境,漂亮的景色,同时也带来了寒冷。一年之中,秋冬季是人体抵抗力最差的季节,并且夏季过多的身体消耗也应在秋冬季节及时补充,如何让自己少生病、充满活力,是秋冬季节养生的关键。
一场秋雨一场凉,气候会逐渐干燥,秋季保养需注意调节免疫,防秋燥伤肺、过敏。《黄帝内经·四季调神大伦》云: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