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游客在位于沈阳的辽宁省博物馆观看《洛神赋图》快闪表演。新华社记者 李钢 摄“五一”小长假,各地丰富文旅供给,加强服务保障,各大景区迎来客流高峰。5月4日,游客在位于沈阳的辽宁省博物馆观看《洛神赋图》快闪表演。
来源:【人民网】人民网沈阳5月4日电 (周颂雪)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讲好辽宁故事、宣传辽宁形象,助力“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积极整合省级文化艺术资源,发挥1+1>2的优势效能,组织旗下辽宁歌舞团、辽宁省博物馆围绕馆藏国宝
《萧翼赚兰亭图》“为了一睹‘洛神’的风采,我今天是特意从北京乘坐高铁来到沈阳的,虽然到了辽博,我还等了一个多小时,但是当我看到‘洛神’的一瞬间,我感觉一切的付出都值得了。”12月22日上午,一位北京游客激动地对记者说。
人物画是以人物形象为表现主体的绘画作品,是中国古代绘画中成熟最早、影响最深远的画科。其中的故实、高士、仕女、写真和释道等题材内容在相互交错影响中构成了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人物画艺术。澎湃新闻记者获悉,12月20日,“丰神有仪——辽宁省博物馆藏中国古代人物画展”在辽宁博物馆开展。
中国神话传说中,有一位绝色女子,她是水中仙女洛神。洛神何如模样,没人见过。只知道曹植的《洛神赋》中这样描绘:“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一个幻想中出现的仙女,就这样被曹植的华美文字化成了声色灵动的具体形象。洛神也因这篇文学名作,成了天下无双的美人。
来源:中国新闻网 绘画,作为最古老的艺术创作形式之一,记录着人类对世间万物的观察,承载着对世事沧桑的思考。岁末年初之际,中新社“东西问”12月30日起推出“传世名画”系列策划,第一期共六篇,每篇聚焦一幅中国画名作,以期展示中式审美,讲述文物故事,阐释文化意蕴,唤起中外共情。
#古籍里的历史#01 鸭形玻璃注:外观和特征: 鸭形玻璃注是一件北燕时期的玻璃制品,长20.5厘米,腹径5.2厘米,重70克。它的形状像鸭子的嘴巴,因此得名。它有长颈、鼓腹、长尾和扁嘴,整体呈现闪烁的淡绿色,半透明。
什么样的国宝能2天迎客(qiě)1.6万人?甚至还有人坐飞机来沈阳只为一睹国宝风采那就是——辽宁省博物馆“丰神有仪——辽宁省博物馆藏中国古代人物画展”展出的宝贝《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萧翼赚兰亭图》《松泉高士图》等国宝仅12月21日与22日两天就有共1.
书画艺术爱好者们辽博年末又要出大招了丰神有仪——辽宁省博物馆藏中国古代人物画展将于2024年12月20日正式与广大观众见面[送心][送心][送心]此次展览汇聚了众多珍贵的展品大家期待已久的《洛神赋图》也将展出丰神有仪——辽宁省博物馆藏中国古代人物画展将于2024年12月20日正式